您的位置:

朋友大拇指👍🏻截肢 工伤 工资三到四千 能评多少级大概能赔多少钱 赔偿款项有哪些

2024-04-17 00:49:25

律师解答5条

张波

广西壮族自治区 梧州

按照现在劳动能力鉴定标准,至少九级,应该不是十级,十级可能得到23个月的工资,工资三四千的话,低于社平工资60%。现在广西社平工资4500以上。

解答于 2024-04-17 11:56:55

葛逸俊

广西壮族自治区 南宁

你好,具体什么情况?有什么纠纷?

解答于 2024-04-17 07:46:30

戚领

安徽省 合肥

你好,关于你所咨询的法律问题可以详细交谈。

解答于 2024-04-17 01:23:40

潘梓恒

上海市 上海

你好,你的问题不够具体,可以重新详细描述一下你的问题,给你提供相应解决办法。

解答于 2024-04-17 00:55:27

陈良洲

广东省 深圳

大拇指截肢的话,要看不同的截肢程度,有可能是平不到伤残等级也有可能评到八级

解答于 2024-04-17 00:51:33

热门法律问答

蒋昕赤 律师

重庆市 重庆

解答于 2025-11-17 11:05:19

责任判断的核心要点 • 是否承担责任,取决于你与被指派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劳动关系/雇佣关系/无偿帮工)、发病时是否处于工作时间与工作场所或与工作有关、你是否存在过错(如明知对方有严重高血压仍安排重体力、强令超负荷、提供不安全工具或环境等),以及是否存在直接因果关系。一般情形下,单纯因自身疾病(如高血压)突发脑出血,且你无过错、与工作无直接因果关系的,通常不由你承担侵权责任;但若符合工伤认定情形,用人单位需按工伤保险处理。 常见情形与责任划分 • 正式劳动关系或事实劳动关系: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突发疾病,通常不直接按工伤处理;但若经认定属于工伤(例如符合法定视同工伤情形),则由工伤保险或用人单位依法承担相应待遇。若与工作无关或单位无过错,一般不由单位承担医疗费。 • 临时雇佣/劳务:适用过错责任原则。你无过错且发病与工作无直接因果关系的,通常不承担赔偿;若你存在明显过错(如明知对方有严重高血压仍安排重体力、超时超强度、指挥不当、工具设备存在安全隐患等),需按过错比例承担相应责任。 • 无偿帮工:参照人身损害的一般规则,以过错为要件。你不存在过错且与其发病无直接因果关系的,一般无需承担赔偿责任;反之,根据过错大小承担相应责任。 与工伤的衔接 • 视同工伤的典型情形包括: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在48小时内经抢救无效死亡;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伤等。符合上述情形,可按工伤保险处理。 • 一般“在工作期间突发疾病”并不当然等于工伤,需结合是否因工作原因、是否符合法定情形等综合判断;若认定为工伤,已参保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相应待遇,未参保的由用人单位承担相应责任。 你现在可以怎么做 • 及时救助与留痕:立即拨打120并协助救治,保留急救记录、诊断证明、病历、费用票据等;同步保存通话/聊天记录、到场人员信息、现场视频等,固定发病时间、地点、经过与工作内容。 • 明确法律关系与证据:梳理双方是否存在劳动关系/雇佣关系/帮工关系,收集报酬约定、考勤/派工记录、现场指挥与劳动强度等证据,为责任划分与后续协商或理赔打基础。 • 协商或依法处理:存在劳动关系且符合工伤要件的,尽快向人社部门申请工伤认定;属雇佣/帮工且你无过错的,可据实说明并依法协商;若对方主张你存在过错,建议先行评估证据与过错比例,必要时请本地律师介入。

蒋昕赤等 34 位律师已回复

庞立伟 律师

山东省 日照

解答于 2025-11-11 00:00:28

这种情况,你可以通过以下方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1. 确定劳动关系:尽管没签合同,但工资支付记录、工作证、考勤记录、同事证言等都可以证明你和公司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2. 申请工伤认定:用人单位应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如果用人单位未按规定申请,职工或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可在1年内自行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3. 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向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鉴定,确定伤残等级。一般来说,单纯的中指指甲脱落可能较难评定为伤残,但具体要以鉴定结果为准。 4. 计算赔偿金额 医疗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等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单位没买社保则由单位承担,凭医院票据实报实销。 停工留薪期工资:一般按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按你一天三百,假设停工留薪期为一个月,就应支付约9000元。 伤残津贴:若构成伤残,按伤残等级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单位未缴社保则由单位支付。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若鉴定为十级伤残,为7个月本人工资。你的月工资按300元×21.75天=6525元计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约为45675元。 违法辞退赔偿:在工伤期间公司辞退你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需支付赔偿金,一般为经济补偿标准的2倍。经济补偿按工作年限,每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不满6个月按0.5个月计算。 未签合同双倍工资:入职超过1个月未签合同,公司需支付双倍工资,最多11个月。 5. 协商与投诉:先与公司就赔偿问题进行协商,要求公司支付相应的工伤赔偿、未签合同双倍工资及违法辞退赔偿金等。若协商不成,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公司未签合同、未缴社保及违法辞退等行为。 6. 劳动仲裁或诉讼:若协商和投诉无法解决问题,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结果不服,还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庞立伟等 18 位律师已回复

庞立伟 律师

山东省 日照

解答于 2025-11-06 08:48:00

你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协商解决:尝试再次与劳务公司相关人员沟通、短信、微信等方式,要求其按照欠条约定支付赔偿款,并保留好相关聊天记录、通话录音等。 申请调解: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向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依法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或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申请调解,在调解组织的主持下,争取达成调解协议并让劳务公司履行。 申请仲裁:若协商、调解均无法解决问题,你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需要提交仲裁申请书、欠条及其他能证明工伤事实和双方关系的证据材料,如劳动合同、工资支付记录、医疗诊断证明等。 提起诉讼: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服,可在规定时间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若公司在仲裁或诉讼后仍不履行,可在判决书或裁决书规定的履行期限届满后,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会采取多种执行措施,如查询、冻结、划拨公司的银行存款,查封、扣押、拍卖公司的财产等,以强制其履行义务。

庞立伟等 34 位律师已回复

徐一华 律师

四川省 雅安

解答于 2025-11-04 21:45:51

面对这种情况,你可以按照以下步骤与公司沟通工伤赔偿,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一、明确工伤待遇的法定标准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你可享受以下待遇: 1. 停工留薪期工资:工伤期间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包括底薪+提成,按你平时月均1.1万元计算),公司需支付你一个月的停工留薪期工资,约1.1万元。 2. 医疗费:因工伤产生的医疗费用(如打石膏、检查费等)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若公司未参保则由公司全额承担。 3.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若构成伤残):脚踝骨挫伤若经鉴定构成十级伤残,可获7个月本人工资的补助金(约7.7万元);若不构成伤残,此项可免。 4. 其他权益:公司在你工伤期间无权单方解除劳动合同,若强行要求你离职,属于违法解除,你可主张赔偿金(按工作年限,每满1年支付2个月工资)。 二、与公司沟通的策略 1. 拒绝不合理离职要求 明确告知公司:“根据《工伤保险条例》,我在工伤停工留薪期内,公司不得解除劳动合同。你们提出的离职补贴2000元远低于法定待遇,我无法接受。” 2. 核算法定赔偿金额并书面提出 整理以下赔偿项目及金额,以书面形式(邮件或函件)向公司提出: - 停工留薪期工资:1.1万元(1个月×1.1万); - 医疗费:提供医疗发票实报实销; - 若构成伤残,一次性伤残补助金:7.7万元(7个月×1.1万); - 强调“若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需额外支付违法解除赔偿金”。 3. 提供证据支撑 附上工伤认定材料(若已申请)、工资流水(证明月均1.1万收入)、医疗诊断证明(证明伤情和休息时间)等,让公司清楚你的诉求有法律和事实依据。 4. 协商与施压并行 - 若公司拖延,可告知其:“若你们拒绝依法赔偿,我将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届时公司还需承担仲裁费用和逾期支付的法律后果。” - 同时可提及:“我也理解公司经营不易,但若能依法支付赔偿,我愿意配合后续流程,这对双方都有利。” 三、后续行动建议 1. 申请工伤认定:若尚未申请,立即向当地人社局提交工伤认定申请(需提供劳动合同、工伤证明、医疗记录等),这是主张待遇的前提。 2. 劳动能力鉴定:待伤情稳定后,申请劳动能力鉴定,确定是否构成伤残等级。 3. 劳动仲裁准备:若公司始终拒绝合法赔偿,收集所有证据(劳动合同、工资条、工伤材料、沟通记录等),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依法维权。

徐一华等 11 位律师已回复

说清楚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耐心等
耐心等
律师在休息时间解答,请耐心等待
巧咨询
巧咨询
还有疑问?及时追问律师回复
@/assets/image/case-list/bg_btn.png

律师回复动态

李鑫
2天前

恋爱期间共同债务,分手后需要共同还吗恋爱期间的共同债务,分手后是否需要共同偿还,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 1. 共同债务的认定标准 用于共同生活或经营:若债务是为双方共同生活(如共同租房、购买生活用品)、共同经营(如合伙开店)而产生,且双方均知情并受益,可认定为共同债务。 双方共同意思表示:如双方共同签署借款合同,或一方借款后另一方明确表示愿意共同承担,也构成共同债务。 2. 分手后的责任承担 共同债务需共同偿还:若债务被认定为共同债务,双方需承担连带责任,即债权人可要求任何一方全额偿还,偿还后可向另一方追偿。 个人债务由个人承担:若债务仅为一方个人使用(如用于个人赌博、偿还个人债务等),且另一方不知情或未受益,则属于个人债务,由负债方自行承担。 3. 注意事项 保留证据:恋爱期间涉及大额资金往来或债务时,应保留转账记录、聊天记录、借款协议等证据,明确款项用途和双方意图。 书面约定:若涉及共同财产或债务,建议签订书面协议,明确权利义务,避免纠纷。

李鑫
2天前

把被人照片发网上犯法吗未经他人同意将他人照片发到网上,可能构成侵权甚至违法,需视具体情况判断: 侵犯肖像权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九条,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其肖像。若擅自将他人照片发到网上,无论是否以营利为目的,只要对肖像权人的人格尊严造成损害,均可能构成侵犯肖像权。例如,将他人照片用于商业广告、恶意调侃或丑化等行为,均属侵权。 侵犯隐私权若照片涉及他人隐私信息(如私密生活场景、敏感部位等),传播此类照片可能侵犯他人隐私权。隐私权受法律保护,未经同意公开他人私密信息属于违法行为。 可能构成刑事犯罪若传播照片时附加侮辱性文字或歪曲事实的描述,损害他人名誉,可能构成侮辱罪或诽谤罪。根据《刑法》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但侮辱罪、诽谤罪一般属于告诉才处理的犯罪,需被害人向法院提起自诉,除非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 民事责任与维权途径被侵权人有权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若造成严重精神损害,还可主张精神损害赔偿。受害人可通过以下方式维权: 固定证据:截图、录屏或保存相关证据; 提起诉讼:向法院起诉,要求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

王瑞
2天前

婚前购买的房产,婚后加上配偶名字,在法律上会被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根据《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具体认定规则如下: 加名即赠与婚后完成房产加名登记,视为出资方对配偶的无偿赠与,房产性质从婚前个人财产转变为夫妻共同财产。除非双方在加名前签订书面协议,明确约定“加名不代表赠与”或“仅赠与特定份额”,否则加名行为生效后,房产默认归夫妻双方共有。 分割原则虽然房产变为共同财产,但离婚时并非简单平均分割。法院会综合以下因素确定分割比例: 出资贡献:若一方婚前全款购房,婚后加名但无共同还贷,出资方通常会分得较高份额(约60%-80%);若婚前首付、婚后共同还贷,法院会扣除婚前首付部分,按共同还贷金额、房产增值等确定分割比例。 婚姻存续时间:加名后婚姻存续时间短(如1-2年),法院可能认定另一方贡献较小,给予较小份额(如10%-30%);婚姻存续时间长(如十几年),分割可能性更接近平均。 对家庭的贡献:包括经济贡献和非经济贡献(如照顾家庭、抚养子女等),法院会综合考量。 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若子女由女方抚养,或一方存在过错(如出轨、家暴),法院可能对女方或无过错方适当倾斜。 特殊情况 若房产由父母出资购买,需明确父母出资性质。婚前父母出资登记在子女名下,婚后加名,默认视为父母对夫妻双方的赠与,除非父母有书面证据证明仅赠与子女一方。 若双方签订书面《夫妻财产协议》,明确约定房产份额、分割方式等,协议具有法律效力,按协议执行。 建议:若涉及房产加名,建议提前签订书面协议,明确份额和分割方式,并保留购房出资、还贷等证据,以避免未来纠纷。

孙先格
2天前

您好,我是孙先格律师! 针对您提出的“自己离职扣¥2000是否合法”的问题,这主要取决于离职的具体情况以及用人单位的相关规定。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原则上用人单位不得随意对员工工资进行扣罚。工资是员工劳动的直接回报,用人单位应当按时足额支付。然而,也存在一些特殊情况,即当员工给用人单位造成了实际经济损失,或者按照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员工需要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时,用人单位可以对员工进行经济处罚。 但即便是在这些特殊情况下,经济处罚的金额也是有限制的。根据相关规定,用人单位对员工进行经济处罚的金额,不得超过员工当月工资的20%。这是为了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防止用人单位滥用处罚权。 现在,我们回到您的问题上来。如果您离职时被扣除了¥2000,那么我们需要考虑几个因素:一是您的当月工资是多少;二是这¥2000的扣除是否基于您给用人单位造成的实际经济损失,或者是按照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进行的处罚;三是这种处罚是否超过了您当月工资的20%。 如果您的当月工资远高于¥10000(因为20%的¥10000就是¥2000),且这¥2000的扣除是基于合理的理由和规章制度,那么这种扣除可能是合法的。但如果您的当月工资低于这个数额,或者扣除的理由不充分、规章制度不合法,那么这种扣除就是不合法的。 因此,我建议您先查看一下自己的劳动合同和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了解清楚离职时可能面临的经济责任和处罚规定。如果您认为扣除的金额不合理或违法,您可以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要求其提供合理的解释和依据。如果协商无果,您可以向当地的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Group 1321316468@2x.png
问题没解决?试试极速问律师吧
平台口碑律师,为您提供1对1专业解答
联系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