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工伤事故处理一般流程

#工伤事故

984浏览

2025-10-25 17:02:24

吕康

吕康 律师

浙江法校(宁波)律师事务所

  在工作中,职工有时可能会遭遇工伤事故,了解工伤处理流程及相关法律依据,对于保障职工合法权益至关重要。以下是详细介绍:

  一、事故发生时与紧急处理

  -现场急救与报告: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应立即采取措施抢救伤员,并在24小时内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伤者或其他知情人员要尽快向用人单位负责人报告。

  ​

  -用人单位初步处理:用人单位须立即将伤者送往工伤保险定点医院救治,紧急时可就近抢救。并初步了解事故情况,做好内部报告与记录。

  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和职工应当遵守有关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执行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预防工伤事故发生,避免和减少职业病危害。职工发生工伤时,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措施使工伤职工得到及时救治。

  二、工伤认定申请

  -用人单位申请认定:用人单位应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提交工伤认定申请表、劳动关系证明、医疗诊断证明等材料。

  -劳动者/近亲属/工会申请认定:若用人单位未在30日内申请,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可在1年内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申请。

  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规定了用人单位和职工及其近亲属、工会组织申请工伤认定的时限和责任。

  三、劳动能力鉴定

  职工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可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提交劳动能力鉴定申请表、工伤认定决定书、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等。

  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四、工伤保险待遇落实

  根据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结果,落实相应待遇,包括医疗待遇、停工留薪期待遇、伤残待遇、工亡待遇等。

  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五章详细规定了工伤保险待遇的具体内容和标准。

  五、总结

  总之,职工遭遇工伤后,要及时与用人单位沟通,依法依规处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用人单位也应积极履行义务,确保工伤职工得到应有的保障。

引用法条

工伤保险条例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复杂性,细节可能影响结果。建议及时,获取专业解答。
Group 1321316468@2x.png
问题没解决?试试极速问律师吧
平台口碑律师,为您提供1对1专业解答
联系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