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如何质证?

#综合咨询

804浏览

2025-03-11 10:16:59

许议文

许议文 律师

上海九泽律师事务所

  证据在诉讼中的地位愈为重要的同时,质证也成为法庭角逐中的决胜环节,直接关系到法官对事实的判定,进而影响最终的诉讼结果。如何通过质证阐明案件事实、支撑法律主张、争取法官心证、最终赢得案件?本文抛砖引玉,拟总结庭审质证中常见的20个质证理由,以飨读者。

  一、质证内容:证据“三性”质证的内容实际是质疑和辩驳证据能力和证明力问题。对于不具备关联性或合法性的证据,应当通过质证排除其证据资格;对于具备关联性和合法性的证据,还应当从证据的真实性、证据与待证事实之间的实质关联两个方面通过质证削弱、动摇其证明力。

  二、常见的质证理由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和实践经验,总结并归纳常见的质证理由如下:

  如何质证?一击必胜

  法务之家

  2025年03月10日15:22

  天津

  8人

  新朋友点击↑↑蓝字关注我们投稿:1950354508 qq.com;法律咨询:010-56455910;商务合作微信号:13910271035(即可直通高净值群体)来源微信公号:宋书法言往日精选文章:全面梳理刑事诉讼各阶段办案期限+流程(完整版)证据在诉讼中的地位愈为重要的同时,质证也成为法庭角逐中的决胜环节,直接关系到法官对事实的判定,进而影响最终的诉讼结果。如何通过质证阐明案件事实、支撑法律主张、争取法官心证、最终赢得案件?本文抛砖引玉,拟总结庭审质证中常见的20个质证理由,以飨读者。一、质证内容:证据“三性”质证的内容实际是质疑和辩驳证据能力和证明力问题。对于不具备关联性或合法性的证据,应当通过质证排除其证据资格;对于具备关联性和合法性的证据,还应当从证据的真实性、证据与待证事实之间的实质关联两个方面通过质证削弱、动摇其证明力。广告二、常见的质证理由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和实践经验,总结并归纳常见的质证理由如下:1、真实性异议包括对形式真实性的异议和对实质真实性的异议,主要有三种质证意见:一是有异议,二是无异议,三是无法确认或无法表态。具体来说:对形式真实性有异议:(1)未能提供原件、原物的;以视听资料作为证据的,未能提供存储该视听资料的原始载体;(2)复印件、复制品与原件、原物不相符;(3)如果对方出具的证据涉及己方当事人签字或盖章,该签字或盖章非己方当事人所为的,申请对签字或盖章的真实性进行鉴定。

  如何质证?一击必胜

  法务之家

  2025年03月10日15:22天津8人

  新朋友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投稿:1950354508 qq.com;法律咨询:010-56455910;商务合作微信号:13910271035(即可直通高净值群体)

  来源微信公号:宋书法言

  往日精选文章:全面梳理刑事诉讼各阶段办案期限+流程(完整版)

  证据在诉讼中的地位愈为重要的同时,质证也成为法庭角逐中的决胜环节,直接关系到法官对事实的判定,进而影响最终的诉讼结果。如何通过质证阐明案件事实、支撑法律主张、争取法官心证、最终赢得案件?本文抛砖引玉,拟总结庭审质证中常见的20个质证理由,以飨读者。

  一、质证内容:证据“三性”

  质证的内容实际是质疑和辩驳证据能力和证明力问题。对于不具备关联性或合法性的证据,应当通过质证排除其证据资格;对于具备关联性和合法性的证据,还应当从证据的真实性、证据与待证事实之间的实质关联两个方面通过质证削弱、动摇其证明力。

  广告

  二、常见的质证理由

  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和实践经验,总结并归纳常见的质证理由如下:

  1、真实性异议

  包括对形式真实性的异议和对实质真实性的异议,主要有三种质证意见:一是有异议,二是无异议,三是无法确认或无法表态。具体来说:

  对形式真实性有异议:

  (1)未能提供原件、原物的;以视听资料作为证据的,未能提供存储该视听资料的原始载体;

  (2)复印件、复制品与原件、原物不相符;

  (3)如果对方出具的证据涉及己方当事人签字或盖章,该签字或盖章非己方当事人所为的,申请对签字或盖章的真实性进行鉴定。

  对实质真实性有异议:

  (4)内容与事实不符;

  (5)证据存在删减、剪辑、遗漏等情形(尤其是视听证据、电子数据);

  (6)证人与举证人之间存在利益关系;

  (7)运用逻辑推理和日常生活经验法则,证据所反映的事实明显违背常理、审核经验、交易习惯;

  如(2018)最高法民终234号民事判决书:

  最高法院认为,虽然原告提供了购买房屋的商品房买卖合同等作为证据证明其与被告之间存在商品房买卖合同的法律关系,但最高人民法院在分析和认定原告提供证据所反映的内容,进而分析原告与被告是否存在真实的买卖关系时,认为:陈某峰、张某平作为自然人,一次性购买226套商品房的行为本身并不属于通常情形下自然人为使用或投资进行商品房买卖的情形。

引用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复杂性,细节可能影响结果。建议及时,获取专业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