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未成年人的法律定义
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周岁的自然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未成年人的定义为"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
二、未成年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根据《民法典》的规定,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民事活动由法定代理人代理。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三、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
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由于身心尚未成熟,缺乏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因此不负刑事责任。
相对刑事责任年龄:
12周岁至未满14周岁:经特殊程序核准后,只对特定的恶性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
14周岁至未满16周岁:对八种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包括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
完全刑事责任年龄: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尚属未成年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四、未成年人的其他法律保护
教育权利:未成年人享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年满6周岁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人身权利: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基本权利受到法律保护。
结论
未成年人的法律保护涉及多个层面,包括民事行为能力、刑事责任年龄、教育权利和人身权利等。根据我国法律,未成年人的年龄段可以分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8周岁以下)、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8周岁以上至18周岁以下),以及不同的刑事责任年龄阶段(不满14周岁、14周岁至未满16周岁、已满16周岁)。这些规定旨在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其健康成长。
引用法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未成年人的定义为"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