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继续生产经营的,勤勉经营管理,妥善维护资产价值、决定经营事务和内部管理事务,及时向临时管理人、债权人、人民法院报告经营中的重大事项;
(4)不得个别清偿债务,但维系基本生产必要的开支、清偿行为使债务人财产受益或经强制执行程序清偿的除外;
(5)未经允许,不得对外提供担保;
(6)如实披露可能影响利害关系人就重组方案作出决策的信息,就重组方案回答询问;
(7)积极与出资人、债权人、意向投资人协商,制作预重组方案;
(9)人民法院认为债务人应当履行的其他义务。
64.预重整期间,债务人、临时管理人应当将与预重整有关的信息及时、全面、准确、合法地向债权人、出资人、意向投资人等利害关系人予以披露。
65.预重整期间的债权登记视为重整期间的债权申报。预重整期间,债权经临时债权人会议核查无异议的,可作为重整期间无异议债权。预重整期间待确认债权、不予确认债权在重整期间按照企业破产法的规定处理。
66.重整期间可以参照使用预重整期间的审计、评估结果,但债权人会议作出重新审计、评估决议的除外。
67.预重整期间,债务人、临时管理人应当在信息充分披露的前提下,按照企业破产法的规定进行分组,采用合理灵活的方式,组织债权人对预重整方案进行表决。
预重整方案与重整程序中制作的重整计划草案内容一致的,有关出资人、债权人等利害关系人对预重整方案的同意视为对重整计划草案表决的同意,但是,重整计划草案的内容相对于预重整方案发生实质改变的除外。
重整计划草案对预重整方案进行了修改且对相关债权人利益有不利影响的,受到不利影响的债权人有权重新表决;对出资人权益调整事项进行了修改且对出资人利益有不利影响的,受到影响的出资人有权重新表决。
68.预重整工作完成后或预重整期间届满时,临时管理人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预重整工作报告。
预重整工作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债务人的基本情况、资产及负债状况;
(2)债务人出现经营或财务困境的原因;
(3)债务人的生产经营状况;
(4)债务人重整价值和重整可行性的分析意见;
(5)预重整方案的相关内容和协商情况,或未形成预重整方案的原因;
(6)进行重整的潜在风险及相关建议;
(7)其他与债务人重整有关的内容。
69.申请人申请预重整的,临时管理人经调查发现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及时向人民法院提交终结预重整的申请并载明事实和理由,经审查后,人民法院应当终结预重整程序,或者作出不予受理重整申请的裁定:
(一)债务人不具有重整原因,或明显缺乏重整价值及挽救可能的;
(二)债务人具有企业破产法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三条规定的情形,或者可能严重损害债权人利益的其他情形,影响预重整顺利进行的;
(三)债务人拒不履行本规程第63规定的义务,导致预重整目的无法实现的;
(四)无法支付预重整必要费用且无人垫付的。
70.债务人通过庭外重组达成预重整方案,向人民法院申请破产重整,并确定以预重整方案为依据制定重整计划草案的,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1)预重整方案;
(2)预重整工作报告;
(3)支撑预重整工作成果的有关证明材料;
(4)人民法院认为应当提交的其他材料。
71.重整申请受理后,人民法院可以指定临时管理人为重整案件管理人,但临时管理人存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企业破产案件指定管理人的规定》第三十三条、第三十四条规定情形的,人民法院应当重新指定管理人。
72.预重整期间,临时管理人执行职务的必要费用,以及聘用中介机构的费用,由预重整参与人协商负担;协商不成的,由债务人随时支付。
73.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受理重整申请、裁定受理重整申请后另行指定重整案件管理人或申请人撤回预重整申请的,临时管理人的报酬应根据其工作进度、完成效果等因素,先行由临时管理人与债务人及相关预重整参与人协商,初步商定后报人民法院审查决定;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决定。
临时管理人被指定为重整案件管理人的,管理人报酬由人民法院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企业破产案件确定管理人报酬的规定》,并综合考虑其在预重整期间的履职情况、实际效果及报酬收取等因素予以确定。
九、关于重整
74.人民法院对重整申请进行实质审查时,应从破产原因、重整价值、挽救可能等方面进行审查:
(1)审查债务人是否具备重整原因,重点审查债务人是否具有企业破产法第二条规定的情形;
(2)债务人的资产状况及使用价值、生产的产品市场竞争力、技术工艺先进程度、行业前景情况综合分析进行审查是否具备重整价值;
(3)审查是否存在重整可能、债务人的意愿和配合程度、债权人的支持情况、潜在的意向投资人情况及当地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的意见。
75.人民法院审查重整申请时,可以委托专业机构对特定事项发表意见。
76.在重整期间,债务人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经申请,人民法院可以批准债务人在管理人的监督下自行管理财产和营业事务:
(1)债务人的内部治理机制仍正常运转;
(2)债务人自行管理有利于债务人继续经营;
(3)债务人不存在隐匿、转移财产的行为;
(4)债务人不存在其他严重损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
(5)人民法院认为有必要的其他条件。
债务人提出重整申请时可以一并提出自行管理的申请。经人民法院批准由债务人自行管理财产和营业事务的,企业破产法规定的管理人职权中有关财产管理和营业经营的职权应当由债务人行使。
77.在重整期间,管理人组织生产经营的,应当制定重整期间的经营方案,并向人民法院报告。
管理人组织生产经营或债务人自行管理财产和营业事务的,仍以债务人为经营主体。
78.重整计划草案中有债转股方案的,应当同时制定债权清偿方案,且债权清偿方案应当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的规定。债权人有权选择债转股方案或债权清偿方案受偿,重整计划草案债权人全体同意的除外。
重整计划无法执行时,选择债转股的债权人可以选择放弃股东权利,按照同类债权进行受偿。
79.重整计划草案涉及出资人权益调整事项的,应当设出资人组,对该事项进行表决。
有限责任公司的出资人权益调整事项经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同意,即为通过。
股份有限公司的出资人权益调整事项经出席出资人组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同意,即为通过。
80.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债权人会议通过的重整计划符合下列条件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裁定批准重整计划,终止重整程序,并予以公告:
(1)重整计划的表决程序符合企业破产法的规定;
(2)重整计划中的经营方案具有可行性;
(3)重整计划的内容不损害各表决组中反对者的清偿利益。
81.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债权人会议未通过的重整计划符合下列条件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裁定批准重整计划,终止重整程序,并予以公告:
(1)重整计划草案的内容符合企业破产法第八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条件;
(2)至少有一个债权人组已经通过重整计划草案,且各表决组中反对者能够获得的清偿利益不低于依照破产清算程序所能获得的利益;
(3)重整计划草案涉及行政许可事项的,已取得行政机关许可事项的书面意见;
(4)重整计划草案内容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不损害国家、集体、第三人利益及社会公共利益;
(5)适用本条规定裁定批准重整计划的,一般应提交本院审委会讨论通过。
82.重整计划涉及出资人权益调整事项的,原出资人应当配合办理股权变更登记。
无法办理股权变更登记的,管理人可以依据人民法院批准重整计划裁定书申请强制执行。
83.重整计划因特殊情况确实无法执行的,可以由负责制定重整计划的债务人或管理人申请变更重整计划一次。
债权人会议通过变更重整计划决议的,应当自通过之日起十日内提请人民法院批准。人民法院裁定同意变更重整计划的,债务人或者管理人应当在六个月内提出新的重整计划
提交给因重整计划变更而受到不利影响的债权人组和出资人组进行表决。
重整计划变更后的表决程序、申请人民法院批准以及人民法院裁定是否批准的程序与原重整计划的相同。
十、关于破产清算
84.人民法院受理破产清算申请后,在第一次债权人会议上无人提出重整或和解申请,管理人应当在债权审核确认和审计、评估工作完成后及时向人民法院提出宣告破产的申请,人民法院受理破产和解或重整申请后,债务人出现应当宣告破产的法定原因时,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宣告债务人破产。
破产申请受理后,经管理人调查,债务人财产不足以清偿破产费用且无人代为清偿或垫付的,人民法院应当依管理人申请宣告破产并裁定终结破产清算程序。
85.破产财产处置应当以价值最大化为原则,兼顾处置效率。破产财产的处置应当按财产变价方案执行,变价出售破产财产应当通过拍卖进行,经债权人会议决议,可以采取作价变卖或实物分配的方式。
采取拍卖、变卖方式变价出售破产财产的,应优先通过司法网络拍卖平台进行处置。
86.对于法律没有明确规定清偿顺序的债权,人民法院可以按照人身损害赔偿债权优先于财产性债权、私法债权优先于公法债权、补偿性债权优先于惩罚性债权的原则合理确定清偿顺序。
因债务人侵权行为造成的人身损害赔偿,可以参照企业破产法第一百一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顺序清偿,但涉及的惩罚性赔偿除外。
破产财产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的顺序清偿后仍有剩余的,可依次用于清偿破产受理前产生的民事惩罚性赔偿金、行政罚款、刑事罚金等惩罚性债权。
破产申请受理后,债务人欠缴款项产生的滞纳金,包括债务人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应当加倍支付的迟延利息和劳动保险金的滞纳金,债权人作为破产债权进行申报的,人民法院不予确认。
87.破产财产的分配应当以货币分配方式进行,但是债权人会议决议采取实物分配、债权分配等方式的除外。
88.消费购房者享有优先受偿权。消费购房者债权优先于建设工程价款受偿。债权人以购房者名义申报债权,管理人经审查存在虚假按揭、以房抵债、设定让与担保等情形的,人民法院应综合考虑基础法律关系、实际履行情况、备案登记状况等因素予以认定。
89.建设工程价款债权享有优先受偿权。建设工程价款债权优先于有特定财产担保债权受偿。
90.对债务人特定财产享有担保权的债权人就该特定财产享有优先受偿权。
在破产清算和破产和解程序中,对债务人特定财产享有担保权的债权人可随时向管理人主张就该特定财产变价处置行使优先受偿权,管理人应及时变价处置,不得以须经债权人会议决议等为由拒绝。但因单独处置担保财产会降低其他破产财产的价值而应整体处置的除外。
在重整程序中,管理人或者自行管理的债务人应当及时确定设定有担保物权的债务人财产是否为重整所必需。如果认为担保物不是重整所必需,管理人或者自行管理的债务人应当及时对担保物进行拍卖或者变卖,拍卖或者变卖担保物所得价款在支付拍卖、变卖费用后优先清偿担保物权人的债权。
91.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及其地上建筑物设定合法抵押的,该抵押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折价或者拍卖的价款,应优先缴纳土地出让金,抵押权人就剩余部分享有优先受偿权。
92.由第三方垫付的职工债权,原则上按照垫付的职工债权性质进行清偿;由欠薪保障基金垫付的,应按照企业破产法第一百一十三条第一款第二项的顺序清偿。债务人欠缴的住房公积金,按照债务人拖欠的职工工资性质清偿。
93.企业破产法第一百一十三条第一款第二项中的“除前项规定以外的社会保险费用”是指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中的社会统筹部分,以及除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以外的依法设置的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费用计算截止日为劳动合同解除之日。
94.行政、司法机关对破产企业的罚款、罚金和没收违法所得应当劣后于其他债权清偿,破产财产清偿破产债权后仍有剩余的可以清偿。
十一、关于和解
95.和解草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债务人的财产状况;
(二)清偿债务的比例、期限及财产来源;
(三)破产费用、共益债务的种类、数额及支付期限;
(四)和解协议的执行期限和清偿步骤;
(五)和解协议的执行保障;
(六)人民法院要求的其他内容。
96.人民法院应当对和解协议草案进行形式审查和实质审查。实质审查时应当听取债务人、主债权人、其他利害关系人对和解的意见。
97.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和解申请符合法律规定的,应当裁定和解,并予以公告。
债务人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和解的,自债权申报期限届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召集债权人会议讨论和解协议草案。
由破产清算程序转为和解程序的,自裁定和解之日起十五日内召集债权人会议讨论和解协议草案。
98.人民法院经审查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裁定不予受理和解申请:
(1)申请人不是债务人;
(2)申请人不具备企业法人资格;
(3)申请人不具备企业破产法第二条第一款规定的破产原因;
(4)申请人未提交财产状况说明、财务会计报告、债权清册、债务清册及和解协议草案,且未在指定期限内补交的;
(5)不符合有关管辖规定。
99.债权人会议通过和解协议后,管理人应当向人民法院提出认可和解协议的申请。
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和解协议符合法律规定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裁定认可和解协议。
100.经审查,人民法院认为符合下列情形的,应当裁定终止和解程序,并予以公告:
(1)和解协议经债权人会议表决通过后,人民法院裁定认可的;
(2)和解协议未经债权人会议表决通过或未获人民法院裁定认可的;
(3)人民法院作出认可和解协议裁定前,债务人撤回和解申请的。
101.和解协议执行过程中,因情势变更,管理人或债务人认为确有必要变更和解协议相关内容的,应向人民法院提交和解协议变更草案。
102.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宣告债务人破产前,债务人与全体债权人就债权债务的处理自行达成协议的,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裁定认可,并终结破产程序。
十二、关于简易程序
103.债务人财产状况清晰、债权债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破产清算案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决定适用简易程序审理:
(1)债权人人数在20人以下的;
(2)债务人财产价值在200万元以下的;
(3)破产财产不足以支付全部破产费用的;
(4)无财产、无账簿、债务人人员下落不明的;
(5)经过强制清算程序,资产和负债已确认完毕的;
(6)其他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情形。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宜简化审理程序:
(1)在全国或全省范围内有重大影响的;
(2)债务人涉及集资类犯罪的;
(3)债务人资产情况复杂或者难以变现的;
(4)涉及职工安置问题及其他对社会稳定有影响的隐患;
(5)关联企业实质合并破产案件;
(6)其他不宜简化审理程序的情形。
104.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破产案件,可以由法官独任审理。
105.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破产案件,原则上应在裁定受理破产申请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经院长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
106.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破产案件,经受送达人同意,人民法院可以通过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以电子邮件、移动通信等能够确认其收悉的方式送达与破产程序有关的法律文书,但裁定书除外。
107.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破产案件,人民法院应当自裁定受理破产申请之日起七日内通知已知债权人,并予以公告。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破产案件,债权申报期限一般为三十日。
108.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破产案件,第一次债权人会议自债权申报期限届满之日起五日内召开,债权人会议召开次数一般不超过两次。
债权人会议的召开可以采用书面、网络会议等形式,债权人可以采用邮寄或网络方式进行表决。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破产案件可不设立债权人委员会。
109.管理人应及时调查债务人财产,对债务人名下的房产、土地、存款、股权、车辆等财产,应当在人民法院指定管理人之日起二十日内调查完毕。
110.债权人会议未通过的破产财产分配方案,可以由管理人修改并说明情况后,提交本次债权人会议二次表决。
经本次债权人会议二次表决仍未通过的,由人民法院依法裁定。
十三、关于衍生诉讼
111.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已经开始而尚未终结的有关债务人的民事诉讼或者仲裁应当中止;在管理人接管债务人的财产后,该诉讼或者仲裁继续进行。管理人在接管债务人的财产后,应当通知人民法院恢复审理。管理人因正当理由未完成诉讼准备工作而不能参加诉讼的,应当及时向人民法院申请延期审理。
112.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当事人提起的有关债务人的民事诉讼,应当依据企业破产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由受理破产申请的人民法院管辖。
前款涉及的案件由破产审判庭另行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
受理破产申请的人民法院,如对有关债务人的海事纠纷、专利纠纷、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纠纷等案件不能行使管辖权的,可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由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
113.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有关债务人的民事诉讼,包括破产申请受理时已经开始而尚未终结的,以及破产申请受理后新提起的,以债务人为诉讼主体的,管理人作为诉讼代表人参加诉讼。
管理人依据企业破产法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提起的破产撤销权诉讼,以及依据企业破产法第三十三条提起的确认债务人行为无效之诉,应由管理人作为原告,不适用前述关于诉讼主体的规定。
管理人对外清收债权提起诉讼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减免缓交诉讼费。
因重整程序终止后新发生的事实或者事件引发的有关债务人的民事诉讼,不适用企业破产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除重整计划有明确约定外,上述纠纷引发的诉讼,不再由管理人代表债务人进行。
十四、其他
114.本规程由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负责解释。
115.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引用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