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我找了一个做防水的,他没帮我弄好,金额3000元,他不管了。我直不直的走法律

2025-11-01 12:57:37

律师解答42条

孙先格

广东省 深圳

针对您找的防水工人未做好防水工作且拒绝处理的情况,您可以通过与对方协商、寻求第三方调解或采取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一、与对方协商 ‌友好沟通‌: 首先,尝试与防水工人进行友好沟通,明确指出其防水工作未达到约定标准,并要求其重新进行防水处理或采取其他补救措施。 在沟通过程中,保持冷静和理性,避免情绪化的言辞,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 ‌保留证据‌: 在沟通过程中,务必保留好与防水工人的聊天记录、通话录音等证据。这些证据在后续可能需要的法律程序中至关重要,有助于证明对方的行为违反了约定。 二、寻求第三方调解 ‌消费者协会‌: 如果您认为自己的权益受到了侵害,可以向当地的消费者协会投诉并请求调解。消协有义务受理并帮助消费者与商家进行沟通协调,以维护您的合法权益。 在投诉时,提供详细的证据材料,如聊天记录、交易记录、防水工作现场的照片或视频等,以证明对方的工作未达到约定标准。 ‌其他调解机构‌: 除了消费者协会外,您还可以考虑向其他调解机构寻求帮助,如当地的仲裁委员会或人民调解委员会等。这些机构通常具备一定的调解经验,有助于促成双方达成和解。 三、法律途径维权 ‌发送律师函‌: 在协商和调解均无效的情况下,您可以考虑聘请律师向防水工人发送律师函。律师函具有法律效力,能够明确告知对方其行为可能面临的法律后果,往往能促使对方重视并解决问题。 ‌提起诉讼‌: 若防水工人仍拒绝处理或处理未达到约定标准,您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在诉讼过程中,您需准备好充分的证据,如聊天记录、交易记录、防水工作现场的照片或视频、鉴定报告(如需要)等,以证明自己有权要求对方重新进行防水处理或赔偿损失。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承揽人完成的工作成果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定作人可以合理选择请求承揽人承担修理、重作、减少报酬、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因此,如果法院认定防水工人违约,您有权要求其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诉讼流程‌: ‌起诉‌: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交起诉状和证据材料。 ‌立案‌:法院审查后,认为符合立案条件的,会予以立案。 ‌开庭审理‌:法院会安排开庭时间,双方进行辩论和质证。 ‌判决‌:法院根据事实和法律作出判决。 ‌执行‌:如果对方不履行判决,您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料。这些证据将

解答于 2025-11-03 16:38:07

郭广吉

北京市 北京

做防水没做好不管了,应先通过协商、投诉、调解等途径解决,但在特定情形下,如涉及诈骗或其他违法犯罪行为时,可以报警并由公安机关处理。以下是对此问题的详细分析: 一、民事合同纠纷的应对 分析:若双方存在承揽合同关系,即委托对方完成防水工作并支付报酬,对方未履行好合同义务导致漏水,通常属于民事违约。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八百零一条规定,因施工人的原因致使建设工程质量不符合约定的,发包人有权请求施工人在合理期限内无偿修理或者返工、改建。 应对方式:首先尝试与对方协商,要求其返工、修理或赔偿损失。协商不成时,可收集证据(如合同、付款凭证、问题照片、视频等)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二、消费服务纠纷的应对 分析:若通过消费服务渠道找正规装修公司或防水服务提供商,而服务不符合质量标准,则属于消费服务纠纷。 应对方式:向消费者协会或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投诉,请求调解以促使服务提供商解决问题。 三、适合报警的特定情形 涉嫌诈骗: 分析:若对方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欺诈手段骗取财物,如使用劣质材料、收取费用后不工作等,可能构成诈行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可能构成犯罪。 应对方式:向公安机关报案,由公安机关调查处理。 其他违法犯罪行为: 分析:在做防水过程中,若对方存在故意破坏房屋结构、盗窃财物等其他违法犯罪行为,可以报警。 应对方式:公安机关会依法调查处理,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 四、综合建议 协商优先:首先尝试与防水施工方协商,这是最直接且成本较低的方式。 投诉调解:协商无果时,可向相关行政部门或消费者协会投诉,寻求调解帮助。 报警条件:仅在涉嫌诈骗或其他违法犯罪行为时考虑报警。 法律诉讼:作为最终手段,当其他途径均无法解决问题时,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施工方承担法律责任。 五、注意事项 证据准备:在采取任何法律手段前,务必确保有足够证据证明防水施工存在问题及造成的损失。 了解法律:充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确保自身行为合法合规,同时有效维护自身权益。

解答于 2025-11-03 15:47:12

魏苏玲

浙江省 杭州

你好,可以具体沟通一下案件情况呢

解答于 2025-11-03 14:17:07

丰涵霄

浙江省 金华

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要固定好证据

解答于 2025-11-03 13:08:58

孙少强

安徽省 合肥

根据你描述的情况,走法律途径是可行的,但需综合考虑实际情况。以下是具体分析和建议:一、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规定,你与做防水的人员或公司之间形成了服务合同关系。若对方未按约定完成防水工作,构成违约,你有权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包括返工、退款或赔偿损失。二、建议处理步骤 1.收集证据 · 保存合同、付款记录(如转账凭证)、沟通记录(微信、短信、通话录音等)。 · 拍摄防水未做好的现场照片或视频,记录漏水情况、施工质量问题等。 · 若对方曾承诺修复或退款,保留相关承诺的证据。 2.尝试协商 · 尝试与对方再次沟通,明确要求其返工或退款,并保留沟通记录。 · 若对方拒绝协商,可向其发送书面催告函,明确告知其违约行为及后果。 3.报警或调解 · 若协商无果,可报警求助,警方可能会介入调解。 · 也可向当地消费者协会、物业或居委会反映,请求协助调解。 4.法律诉讼 · 若调解失败,可向法院提起诉讼。需准备起诉状、证据材料,并缴纳诉讼费。 · 法院会根据证据判定对方是否违约,若支持你的诉求,对方需承担返工、退款或赔偿损失的责任。三、注意事项 · 诉讼成本:需考虑时间、精力和诉讼费成本。若金额较小,可通过调解或协商解决更高效。 · 证据充分性:确保证据能证明对方违约及你的损失(如漏水导致的财产损失、维修费用等)。 · 时效性:注意诉讼时效,一般民事纠纷时效为三年,建议尽快处理。

解答于 2025-11-03 12:19:56

岳银香

四川省 成都

您好,我是成都的岳律师。很高兴在法临平台为您解答。为了给您更具针对性的专业研判,可追问进一步深入沟通,竭诚维护您的权益。绝对靠谱!

解答于 2025-11-03 11:19:43

查看全部 42 条解答

热门法律问答

庞立伟 律师

山东省 日照

解答于 2025-11-27 08:56:29

这种行为大概率违法,主要涉嫌侵犯你老公的肖像权。 依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九条,除非是新闻报道等法律规定的合理使用情形,否则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任何人都不能公开他人肖像。对方一而再再而三在快手上发你老公的相片,显然没获得授权,已经构成了肖像权侵权。 要是发的相片涉及你老公的私人生活场景(比如家里的照片),还可能同时侵犯隐私权;若存在丑化、污损照片,或配了侮辱性文字等情况,还会额外侵犯名誉权。你们可要求对方立刻删除照片、公开赔礼道歉,若造成了精神损失或其他损失,还能索要赔偿。若对方拒不配合,可留存发布记录等证据,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维权。

庞立伟等 12 位律师已回复

李鑫 律师

山西省 太原

解答于 2025-11-24 22:25:32

把被人照片发网上犯法吗未经他人同意将他人照片发到网上,可能构成侵权甚至违法,需视具体情况判断: 侵犯肖像权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九条,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其肖像。若擅自将他人照片发到网上,无论是否以营利为目的,只要对肖像权人的人格尊严造成损害,均可能构成侵犯肖像权。例如,将他人照片用于商业广告、恶意调侃或丑化等行为,均属侵权。 侵犯隐私权若照片涉及他人隐私信息(如私密生活场景、敏感部位等),传播此类照片可能侵犯他人隐私权。隐私权受法律保护,未经同意公开他人私密信息属于违法行为。 可能构成刑事犯罪若传播照片时附加侮辱性文字或歪曲事实的描述,损害他人名誉,可能构成侮辱罪或诽谤罪。根据《刑法》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但侮辱罪、诽谤罪一般属于告诉才处理的犯罪,需被害人向法院提起自诉,除非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 民事责任与维权途径被侵权人有权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若造成严重精神损害,还可主张精神损害赔偿。受害人可通过以下方式维权: 固定证据:截图、录屏或保存相关证据; 提起诉讼:向法院起诉,要求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

李鑫等 13 位律师已回复

庞立伟 律师

山东省 日照

解答于 2025-11-24 17:39:01

你的情况涉及互殴行为,报警后警方会根据双方的过错程度和伤情依法处理,具体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 调查事实经过:警方会询问双方及证人,核实事件起因(你推人在先,对方动手导致你鼻骨裂伤)、过程和结果,固定证据(如伤情鉴定、监控录像、证人证言等)。 2. 伤情鉴定结果影响处理方式: 若你的鼻骨裂伤经鉴定构成“轻微伤”:对方的行为属于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可能面临行政拘留(5-10日,情节较重的10-15日)和罚款(200-1000元)。你推人的行为若未造成对方伤害,可能被批评教育或给予警告;若对方也有轻微损伤,你可能同样面临治安处罚(如罚款或行政拘留,但处罚可能轻于对方)。 若你的伤情构成“轻伤及以上”:对方的行为可能涉嫌故意伤害罪,警方会立案侦查,追究其刑事责任(可能面临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你推人的行为若属于引发冲突的过错,可能会作为对方量刑的酌定从轻情节,但你本身若未造成对方轻伤以上伤害,一般不构成刑事犯罪。 3. 民事赔偿方面:无论是否涉及刑事犯罪,你都可以要求对方赔偿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等因受伤产生的合理费用。若你推人导致对方受伤,对方也可要求你赔偿其损失,最终赔偿金额会根据双方过错比例分担。 总结来说,报警后警方会依法区分双方责任,根据伤情和过错进行处理,既追究伤人者的法律责任,也会考虑你推人在先的过错。建议你及时报警并申请伤情鉴定,以便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庞立伟等 10 位律师已回复

蒋昕赤 律师

重庆市 重庆

解答于 2025-11-24 16:50:42

处理思路与底线 • 依法承担的是“合理、必要”的损害赔偿,而不是无限期的住院费用。对方已具备出院条件却长期占床,医院与家属应优先沟通出院或转门诊/康复;你方可以书面建议其办理出院或转院,并明确表示仅对合理必要的费用承担责任。协商不成,可走调解—诉讼路径解决争议。 立即要做的关键动作 • 向医院获取书面材料:包括入院记录、病程记录、医嘱单、检查检验报告、费用清单等;重点核对是否存在与伤情无关的与本次外伤无直接关系的用药/检查,以及是否已明确“可出院/建议出院或转门诊”。这些材料是判断“必要医疗”和费用合理性的核心依据。 • 书面沟通与证据留存:向伤者及其家属送达书面函(快递/微信并保留送达凭证),载明:你方愿意依法承担合理必要费用;建议按医嘱办理出院或转门诊;请对方在限期内提供“可出院”证明或书面说明;明确后续仅依据医嘱与票据结算。 • 控制支付节奏:暂停“无上限垫付”,改为“凭单据、按阶段”支付;必要时提出“共同委托医疗评估/鉴定”或“申请诉前调解/财产保全”以锁定争议范围。 • 启动第三方调解:可请派出所、居委会/村委会或人民调解委员会介入,促成按医疗必要尽快出院与费用结算的共识。 赔偿项目与边界 • 常见可赔项目(以“合理、必要”为限): ◦ 医疗费(含狂犬疫苗、破伤风、处置费、药费、检查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必要的后续治疗/康复费;构成伤残的,另有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 • 关键边界: ◦ 仅对“与本次外伤直接相关”且“符合诊疗规范”的费用负责;对过度医疗、与伤情无关的费用有权拒付。 ◦ 对方若主张高额“精神损害抚慰金”,通常需有伤残等级或确有严重精神损害的证据支撑,金额并非无限。 ◦ 若对方拒绝出院且无医学必要,你方可据医嘱与票据主张“仅承担合理住院期间”的费用,超期部分不予支持。 协商不成的法律路径 • 调解/诉讼双轨:继续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律师调解;同步准备起诉材料(起诉状、证据目录、票据、病历、沟通记录等),请求法院依法核定“合理必要费用”并一次性或分期解决。 • 证据与鉴定:申请对“诊疗必要性/住院合理性”进行医疗损害或医疗过错评估/鉴定,或申请法院委托鉴定;以鉴定结论界定赔付范围与金额。

蒋昕赤等 34 位律师已回复

说清楚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耐心等
耐心等
律师在休息时间解答,请耐心等待
巧咨询
巧咨询
还有疑问?及时追问律师回复
@/assets/image/case-list/bg_btn.png

律师回复动态

王瑞
11小时前

如果遇到驾校报名后联系不上人的情况,可以按照以下步骤维权: 收集证据 保存缴费凭证(如收据、转账记录)、报名合同(若有)、与驾校工作人员的沟通记录(聊天、短信等)。这些证据是后续维权的关键。 尝试联系驾校 尝试通过多种方式联系驾校,如前往驾校查看是否仍在经营。若发现驾校已关门或人去楼空,可拍照留存现场情况。 向相关部门投诉 向驾校所在地的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或消费者协会投诉,说明情况并提供证据。可拨打12315或通过当地交通部门官网提交投诉。 若驾校存在欺诈或卷款跑路嫌疑,可向公安机关报案,说明资金去向不明的情况。 考虑法律途径 若投诉无果,可向驾校所在地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解除合同并退还剩余费用。需准备起诉状、证据材料等,法院会根据实际服务进度酌定退费金额。 若涉及人数较多,可考虑集体诉讼,降低维权成本。 注意事项: 保留好所有与报名相关的材料,避免因证据不足影响维权。 若驾校已倒闭,法院一般会根据实际服务进度(如已通过的考试科目)确定退费金额,未使用的培训费用应退还。 维权过程中保持冷静,通过合法途径解决问题,避免采取过激行为。

王瑞
12小时前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丈夫的私人外债在丈夫死后是否需要妻子偿还,需根据债务性质和具体情况判断,以下是关键要点: 夫妻共同债务若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妻子需承担偿还责任。根据《民法典》规定,以下情形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夫妻双方共同签名或一方事后追认的债务; 丈夫在婚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如购置家庭用品、支付子女教育费用等); 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的债务,但债权人能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 例如,丈夫为家庭经营生意借款,收益用于家庭生活,或妻子事后认可该债务,均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妻子需偿还。 丈夫个人债务若债务为丈夫个人债务(如赌博、吸毒等非法活动产生的债务,或明确未用于家庭生活的个人借款),妻子一般无需偿还。但存在以下特殊情况: 继承遗产:若妻子继承丈夫的遗产,需在继承遗产的实际价值范围内清偿丈夫的个人债务。例如,妻子继承遗产30万元,丈夫个人债务100万元,妻子仅需偿还30万元,剩余70万元无需偿还。 自愿偿还:妻子自愿偿还丈夫的个人债务,法律不禁止,但需注意保留相关证据。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四条规定了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标准;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一条规定,继承人以所得遗产实际价值为限清偿被继承人的债务,放弃继承的可不负清偿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三十六条规定,夫或妻一方死亡的,生存一方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夫妻共同债务承担清偿责任。 建议:若涉及债务纠纷,建议及时咨询专业律师,结合具体证据(如借款用途、夫妻共同意思表示等)判断债务性质,并依法处理。

庞立伟
14小时前

房子即使没人住,通常也需要缴纳物业费,具体金额需根据物业服务合同约定及当地规定确定,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 按合同全额缴纳 多数情况下,物业服务合同会约定“业主不得以房屋空置为由拒交物业费”。因为物业公司的服务(如小区公共区域保洁、安保、绿化维护、设施检修等)是针对整个小区的,不会因个别房屋空置而停止,业主仍需按合同约定的标准全额缴纳。 2. 部分地区支持适当减免 少数地方出台了针对空置房的物业费减免政策(如规定空置达到一定期限,可按70%-90%缴纳),但需满足特定条件(如业主需提前向物业公司书面报备房屋空置状态,且空置期间无实际使用等)。具体减免比例和条件需参考当地住建部门或物业管理条例的规定。 3. 特殊约定优先 若业主与物业公司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了空置房的缴费标准(如约定空置期间按半价缴纳),则按约定执行。 总之,房屋空置不能成为完全拒交物业费的理由,具体缴费金额需结合合同约定和当地政策。建议业主在房屋空置时,及时与物业公司沟通,确认是否需要报备及具体缴费标准,避免因逾期缴费产生违约金。

庞立伟
16小时前

这种行为大概率违法,主要涉嫌侵犯你老公的肖像权。 依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九条,除非是新闻报道等法律规定的合理使用情形,否则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任何人都不能公开他人肖像。对方一而再再而三在快手上发你老公的相片,显然没获得授权,已经构成了肖像权侵权。 要是发的相片涉及你老公的私人生活场景(比如家里的照片),还可能同时侵犯隐私权;若存在丑化、污损照片,或配了侮辱性文字等情况,还会额外侵犯名誉权。你们可要求对方立刻删除照片、公开赔礼道歉,若造成了精神损失或其他损失,还能索要赔偿。若对方拒不配合,可留存发布记录等证据,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维权。

Group 1321316468@2x.png
问题没解决?试试极速问律师吧
平台口碑律师,为您提供1对1专业解答
联系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