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女儿出嫁了有义务赡养娘家父母的义务吗

2025-08-25 17:09:04

律师解答6条

孙喜春

吉林省 长春

从法律角度讲,是有义务赡养父母的

解答于 2025-08-27 05:08:04

董嘉欣

广东省 广州

赡养义务是法定义务,成年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义务,包括出嫁后。

解答于 2025-08-26 23:34:46

徐桢炜

江苏省 南京

你好,我是徐律师,可以具体聊聊,沟通一下情况

解答于 2025-08-26 21:51:44

张海龙

河北省 石家庄

女儿出嫁后有赡养父母的义务。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这一义务不因子女的婚姻状况而改变。以下是具体说明: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条规定,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四条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赡养人是指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 义务内容 赡养义务包括经济供养(如提供生活费用、医疗费用)、生活照料(如照顾日常生活起居)和精神慰藉(如关心陪伴)。即使女儿已出嫁,仍需承担这些义务,且与儿子享有同等的继承权。 常见误区澄清 “嫁出去的女儿是泼出去的水”等传统观念与法律规定相悖。法律明确保障女儿的赡养义务和继承权,不受婚姻状态影响。 即使父母再婚或家庭财产分配不均,子女的赡养义务也不得免除。 总结:女儿出嫁后仍需履行赡养父母的法定义务,这是法律赋予的权利和责任,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解答于 2025-08-26 18:29:03

王瑞

北京市 北京

您好,已经出嫁的女儿有赡养父母的义务。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是法定义务,不因婚姻关系的变化而免除。具体依据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条规定,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第二十六条规定,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四条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第十九条规定,赡养人不得以放弃继承权或者其他理由,拒绝履行赡养义务。 法律解读: 赡养义务是基于亲子关系产生的法定义务,与性别、婚姻状况无关。 即使女儿出嫁后,仍需对父母履行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义务。 若父母缺乏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子女有义务提供必要的赡养费。 案例参考:在司法实践中,法院多次判定出嫁女需承担赡养义务。例如,有的案例中,出嫁女以“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为由拒绝赡养,但法院依据法律规定,要求其履行赡养责任。 总结:赡养父母是子女的法定义务,女儿出嫁后也不例外。这一义务体现了法律对家庭伦理的维护,也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

解答于 2025-08-26 16:49:51

卢心玫

福建省 厦门

一、 详细的法律依据分析 核心法律原则:赡养义务的平等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六条第二款:“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条第二款:“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九条:“赡养人不得以放弃继承权或者其他理由,拒绝履行赡养义务。赡养人不履行赡养义务,老年人有要求赡养人给付赡养费等权利。” 最关键的一点:这些法律条文中使用的都是“子女”这个词,没有区分儿子和女儿,也没有区分已婚和未婚。在法律面前,子女的赡养义务是完全平等的。 二、 赡养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赡养并不仅仅是给钱,它是一个综合性的义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经济上的供养:提供必要的生活费、医疗费等,确保父母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如果父母没有收入或收入不足,子女需要给付赡养费。 生活上的照料:对于年老、体弱、多病的父母,子女需要进行必要的照顾和扶助。例如,帮助打扫卫生、安排衣食住行、生病时陪护等。 精神上的慰藉:这是容易被忽视但非常重要的一点。法律规定子女应当“常回家看看”,关心父母的情感需求,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安慰和快乐。长期的精神冷漠也可能构成未完全履行赡养义务。 三、 实际操作中的灵活性与协商 “虽然法律义务是绝对的,但在履行方式上可以非常灵活,这取决于您家庭的实际情况。” 与其他兄弟姐妹协商:赡养父母是所有子女的共同责任。您可以和兄弟姐妹(包括兄弟)坐下来友好协商,根据每个人的经济能力、时间精力、居住距离等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公平合理的赡养方案。 例如:经济条件好的多出一些钱,住在父母身边的姐妹多承担一些日常照料的工作。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让父母安享晚年。 赡养费的数额:如果涉及支付赡养费,法院在判决时会考虑多个因素: 父母的实际需求(日常生活、医疗、护理等费用)。 父母所在地的生活水平。 子女的经济收入和负担能力(您需要赡养自己的小家庭,这也是会被考虑的因素)。 其他子女履行义务的情况。 所以,赡养费不是一笔随意设定的数字,会公平考量您的支付能力。

解答于 2025-08-26 15:37:04

热门法律问答

郭广吉 律师

北京市 北京

解答于 2025-08-26 12:00:21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的规定,遗弃罪,是指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行为。 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必须是对被遗弃者负有法律上的扶养义务而且具有抚养能力的人。只有具备这种条件的人,才可能成为本罪的主体。如果在法律上不负有扶养义务,互相间不存在扶养关系,也就不发生遗弃的问题。 父母一方离家出走三年是否构成遗弃罪,需结合具体情况综合判断: 首先是离家一方负有扶养义务:若父母对子女负有法定抚养义务(如子女未成年或无独立生活能力),这是构成遗弃罪的必要条件。是否构成遗弃罪,则需进一步分析其行为性质。 其次,离家一方拒绝履行扶养行为:需有证明证明其主观上存在拒绝履行抚养义务的故意,且客观上未提供必要的生活支持。 再次,拒绝抚养的情节恶劣程度:若导致子女生活陷入严重困境(如饥饿、疾病、流浪等),或存在故意遗弃的恶劣动机,离家一方就可能构成犯罪了。 特殊情形 若父母因工作、疾病等合理原因暂时离开,但通过经济支持、委托他人照顾等方式履行义务,这种情况不构成遗弃。 法律未明确规定离家出走时间长度作为定罪标准,关键在于行为性质是否达到“情节恶劣”程度。 证据收集方向 需收集父母拒绝抚养的直接证据(如通讯记录、证人证言),以及子女因缺乏照顾导致的严重后果证据(如医疗记录、贫困证明等)。

郭广吉等 17 位律师已回复

已帮助0人

王瑞 律师

北京市 北京

解答于 2025-08-25 21:50:10

您好,根据您的描述,首先建议确认鉴定结果准确性确保亲子鉴定由正规机构出具,结果具有法律效力。若对结果存疑,可考虑重新鉴定。 与前女友沟通尽量保持冷静,与前女友坦诚交流,了解孩子身世的真相。沟通时注意保留相关记录(如聊天记录、通话录音等),以备后续可能的法律程序。 寻求法律帮助咨询专业律师,了解您的权利和可行的法律途径。您可能有权要求前女友返还已支付的抚养费,并可主张精神损害赔偿(需提供相关证据,如因抚养非亲生子女导致的精神痛苦等)。 考虑孩子的权益若您与孩子已建立深厚感情,可与律师探讨是否符合收养条件(需满足《民法典》规定的收养人资格)。若无法收养,需确保孩子的生活和未来得到妥善安排。 避免非法行为切勿通过伪造文件等手段试图掩盖事实,此类行为可能触犯法律(如案例中男子伪造亲子鉴定书被行政处罚)。

王瑞等 6 位律师已回复

已帮助0人

卢心玫 律师

福建省 厦门

解答于 2025-08-25 17:09:04

一、 详细的法律依据分析 核心法律原则:赡养义务的平等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六条第二款:“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条第二款:“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九条:“赡养人不得以放弃继承权或者其他理由,拒绝履行赡养义务。赡养人不履行赡养义务,老年人有要求赡养人给付赡养费等权利。” 最关键的一点:这些法律条文中使用的都是“子女”这个词,没有区分儿子和女儿,也没有区分已婚和未婚。在法律面前,子女的赡养义务是完全平等的。 二、 赡养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赡养并不仅仅是给钱,它是一个综合性的义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经济上的供养:提供必要的生活费、医疗费等,确保父母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如果父母没有收入或收入不足,子女需要给付赡养费。 生活上的照料:对于年老、体弱、多病的父母,子女需要进行必要的照顾和扶助。例如,帮助打扫卫生、安排衣食住行、生病时陪护等。 精神上的慰藉:这是容易被忽视但非常重要的一点。法律规定子女应当“常回家看看”,关心父母的情感需求,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安慰和快乐。长期的精神冷漠也可能构成未完全履行赡养义务。 三、 实际操作中的灵活性与协商 “虽然法律义务是绝对的,但在履行方式上可以非常灵活,这取决于您家庭的实际情况。” 与其他兄弟姐妹协商:赡养父母是所有子女的共同责任。您可以和兄弟姐妹(包括兄弟)坐下来友好协商,根据每个人的经济能力、时间精力、居住距离等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公平合理的赡养方案。 例如:经济条件好的多出一些钱,住在父母身边的姐妹多承担一些日常照料的工作。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让父母安享晚年。 赡养费的数额:如果涉及支付赡养费,法院在判决时会考虑多个因素: 父母的实际需求(日常生活、医疗、护理等费用)。 父母所在地的生活水平。 子女的经济收入和负担能力(您需要赡养自己的小家庭,这也是会被考虑的因素)。 其他子女履行义务的情况。 所以,赡养费不是一笔随意设定的数字,会公平考量您的支付能力。

卢心玫等 6 位律师已回复

已帮助0人

王瑞 律师

北京市 北京

解答于 2025-08-25 09:35:31

您好,关于离婚后房产已约定给子女,女方能否要回的问题,需结合具体情况分析: 协议未生效(未办理离婚登记)若双方仅签订离婚协议但未办理离婚登记,协议尚未生效,双方可重新协商财产分割方案,女方有权要求重新分配房产。 协议已生效(已办理离婚登记) 未过户且无特殊情形:若房产未过户给子女,且不存在欺诈、胁迫等法定可撤销事由,女方不能单方撤销赠与。根据法律规定,离婚协议中的赠与条款具有法律约束力,需按协议履行。 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若女方能证明签订协议时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如被威胁、隐瞒重要事实),可向法院申请撤销协议中的赠与条款,但需提供充分证据(如录音、录像、证人证言等)。 过户后:若房产已过户给子女,一般情况下女方不能要回,除非子女存在严重侵害赠与人权益、不履行扶养义务等法定撤销情形。 子女权益保护若房产已约定给子女,女方作为监护人需履行监护职责,保护子女权益。未经子女同意,女方不能擅自处分房产,除非为子女利益(如改善居住条件、教育支出等)。

王瑞等 22 位律师已回复

已帮助0人

律师回复动态

孙先格
17小时前

针对您提出的“不穿厂服被罚款是否违法”的问题,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而是需要综合考虑企业管理规定、法律法规以及具体情境来综合判断的。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详细分析: 一、企业管理规定层面 ‌规章制度的合法性‌: 企业有权根据自身管理需要,制定关于员工着装的规定,包括要求员工穿厂服。但这样的规定必须遵循法定程序,如经过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职工讨论,并与工会或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如果企业没有这样的民主程序,或者规章制度内容不合理(如罚款金额过高),那么这样的规定可能不具备法律效力。 ‌工作服的必要性‌: 在某些行业或工作环境中,工作服不仅代表企业形象,还具有功能性作用,如防护、卫生等。因此,企业可能要求员工必须穿厂服以确保工作安全和卫生。 二、法律法规层面 ‌罚款的合法性‌: 根据《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企业无权随意对员工进行罚款。罚款必须基于合法有效的规章制度,并且罚款的金额、方式需符合法律法规。 如果企业没有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或者规章制度的制定未遵循法定程序,那么企业对员工未穿厂服的罚款行为就缺乏合法依据。 ‌特殊岗位的要求‌: 在一些特殊岗位,如煤矿工人、电焊操作工等,按《劳动法》《安全生产法》等相关规定,员工必须穿戴符合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如果员工不按规定穿戴,企业有权进行处罚,但这种处罚也应基于合法有效的规章制度。 三、具体情境判断 如果企业有合法有效的规章制度,明确规定了员工必须穿厂服,并且规定了相应的处罚措施(包括罚款),那么员工未穿厂服被罚款就是合法的。 如果企业没有这样的规章制度,或者规章制度不具备法律效力,那么员工未穿厂服被罚款就是不合法的。 四、员工权益保护 如果您认为企业的罚款行为不合理或违法,首先可以与企业进行协商沟通,表达您的意见和诉求。 如果协商无果,您可以通过劳动争议仲裁、诉讼等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总结‌:不穿厂服被罚款是否违法,取决于企业是否有合法有效的规章制度作为依据,并且罚款的金额、方式需符合法律法规。作为员工,您有权了解并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同时也有权在认为企业的行为不合理或违法时,采取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郭广吉
18小时前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的规定,遗弃罪,是指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行为。 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必须是对被遗弃者负有法律上的扶养义务而且具有抚养能力的人。只有具备这种条件的人,才可能成为本罪的主体。如果在法律上不负有扶养义务,互相间不存在扶养关系,也就不发生遗弃的问题。 父母一方离家出走三年是否构成遗弃罪,需结合具体情况综合判断: 首先是离家一方负有扶养义务:若父母对子女负有法定抚养义务(如子女未成年或无独立生活能力),这是构成遗弃罪的必要条件。是否构成遗弃罪,则需进一步分析其行为性质。 其次,离家一方拒绝履行扶养行为:需有证明证明其主观上存在拒绝履行抚养义务的故意,且客观上未提供必要的生活支持。 再次,拒绝抚养的情节恶劣程度:若导致子女生活陷入严重困境(如饥饿、疾病、流浪等),或存在故意遗弃的恶劣动机,离家一方就可能构成犯罪了。 特殊情形 若父母因工作、疾病等合理原因暂时离开,但通过经济支持、委托他人照顾等方式履行义务,这种情况不构成遗弃。 法律未明确规定离家出走时间长度作为定罪标准,关键在于行为性质是否达到“情节恶劣”程度。 证据收集方向 需收集父母拒绝抚养的直接证据(如通讯记录、证人证言),以及子女因缺乏照顾导致的严重后果证据(如医疗记录、贫困证明等)。

蒋昕赤
21小时前

如果档案被单位弄丢了导致不能退休,可通过以下方法解决: • 寻找替代证明材料:尽量收集能证明自己工作经历、工龄、社保缴纳年限等的材料,如养老保险手册、社保局的缴费记录、劳动合同、工资条、工作证、历年职工花名册、同事证言等。这些材料可以作为补办档案或证明退休资格的依据。 • 与单位协商:收集与档案丢失相关的证据,如沟通记录、单位承认丢失的书面材料等,与单位进行正式沟通,明确提出赔偿损失或补办档案的要求。 • 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若单位拒绝协商或协商无果,可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提供单位丢失档案的相关证据,要求劳动监察部门督促单位解决问题,并对单位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 申请劳动仲裁:准备好个人身份证明、工作证明、档案丢失证明及损失计算等完整的申请材料,向劳动仲裁部门提交仲裁申请,要求单位承担因档案丢失导致的无法办理退休的损失赔偿责任,或协助补办档案。 • 提起民事诉讼:若仲裁未能满足诉求,可聘请律师,准备诉讼材料,向法院提起诉讼。诉讼过程中,需充分举证证明单位过错及自身损失,要求单位承担法律责任。

王瑞
昨天

您好,偷看女生上厕所属于侵犯他人隐私的违法行为,会面临以下法律后果: 行政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例如,2025年8月,海东市一男子因在女厕偷拍被处以5日拘留。 民事责任偷窥行为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受害者有权要求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包括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等。若因偷窥行为给受害者造成严重精神损害,法院可根据具体情况判决侵权人支付精神损害赔偿。 社会影响此类行为不仅违反法律,也违背公序良俗,会对受害者造成心理创伤,影响其正常生活。同时,此类行为也破坏了社会公共秩序和道德规范,应受到谴责。 温馨提示:若遭遇此类侵权行为,请及时报警并保留证据,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