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房子过户需要夫妻双方一起去签字吗?

2024-10-12 07:09:45

律师解答2条

郭广吉

北京市 北京

你好,夫妻共同财产的房子过户,需要夫妻二人签字。

解答于 2024-10-12 07:15:31

范欣鹏

黑龙江省 哈尔滨

这个问题没有表述清楚房屋过户是夫妻之间互相过户还是涉及到其他人如果夫妻之间互相过的话那么就需要双方一起到场。

解答于 2024-10-12 07:10:21

热门法律问答

曾鹏君 律师

江西省 南昌

解答于 2025-09-02 17:30:47

男方婚前买房登记在女方名下,产权归属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以下是主要情形: 视为女方个人财产若男方无法证明出资存在特殊约定(如借款、代持等),且房产登记在女方名下,根据《民法典》规定,不动产物权以登记为准,该房产通常被认定为女方的婚前个人财产。例如,男方全款出资但未保留书面协议或证据,离婚时女方主张房产归自己,法院可能支持女方诉求。 可能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若男方能证明购房目的是为了婚后共同生活,且存在共同还贷等情况,法院可能认定房产为夫妻共同财产。例如,男方婚前支付首付,婚后双方共同还贷,即使登记在女方名下,法院会综合考虑出资比例、还贷情况、婚姻持续时间等因素进行分割。 特殊情形下的处理 若男方能证明出资是借款或代持,且有充分证据(如转账记录、聊天记录、书面协议等),法院可能判决房产归男方所有,女方需返还相应款项。 若婚姻关系存续时间较短且男方无重大过错,法院可能根据具体情况判决房产归男方,并适当补偿女方。

曾鹏君等 27 位律师已回复

已帮助0人

郭广吉 律师

北京市 北京

解答于 2025-08-31 22:12:41

如果男方于婚前决定将所拥有之房屋所有权转移至女方名下,一般会认为该房产属于女方的个人婚前财产。原因在于,这种在婚姻关系建立之前便已完成的产权变更行为,充分体现出男方对于将房产所有权赋予女方的明确意愿,并且此时该房产的获得时间也在结婚日期之前。然而,假如男女双方曾就此问题签署过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协议,例如明确规定该物业为共同所有或附带条件的赠与等等,那么这部分内容将会对房产的归属权产生影响,需引起注意并仔细解读。 从法律角度看,不动产的所有权变更以登记为准,当男方将房屋过户到女方名下,物权发生转移。 赠与是一方自愿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另一方,另一方表示接受的行为。在此情形下,若没有其他特别约定或证据表明并非赠与性质,比如双方没有签订借款合同、代持协议等能证明过户并非赠与的文件,通常会被认定为赠与。一旦完成过户,赠与行为即生效,房屋归女方个人所有。不过,如果存在欺诈、胁迫等可撤销赠与的法定情形,男方在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有权向法院请求撤销该赠与行为。 赠与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的行为。在这种情形下,男方将房产过户给女方,符合赠与行为的构成要件。 一旦完成过户登记,根据《民法典》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此时房屋所有权转移至女方名下,赠与行为完成。 不过,若存在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双方有关于该过户行为的特殊约定,如附条件赠与等,那性质可能有所不同。如果有证据证明过户并非单纯赠与,而是基于其他法律关系或附有一定条件,那么需要依据具体约定和证据来确定该行为的性质。

郭广吉等 33 位律师已回复

已帮助0人

王瑞 律师

北京市 北京

解答于 2025-08-29 08:06:38

您好,婚后购买的房屋,即使登记在一人名下且显示单独所有,一般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但存在以下特殊情况时除外: 一方以个人财产全额出资且登记在出资方名下若一方能证明购房资金完全来源于其个人财产(如婚前存款、个人财产收益等),且双方无其他约定,该房产可认定为出资方的个人财产。 一方父母全额出资且明确赠与一方婚后一方父母全额出资购房,且明确表示赠与出资方子女(如书面赠与协议注明),房产登记在出资方子女名下,可认定为出资方子女的个人财产。 夫妻有书面财产约定若夫妻双方签订书面协议,明确约定该房产归登记方单独所有,且协议符合法律规定,可按约定执行。 一般情况认定为共同财产的原因:根据《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财产,除法定个人财产外,原则上属于夫妻共同财产。购房资金若来源于夫妻共同收入(如工资、奖金等),即使登记在一方名下,仍视为共同财产。 建议:若对房产归属存在争议,建议通过协商或法律途径解决,必要时可咨询专业律师,结合购房资金来源、书面协议等证据综合判断。

王瑞等 44 位律师已回复

已帮助0人

#房产纠纷

2025-08-27 14:18:59

王瑞 律师

北京市 北京

解答于 2025-08-27 14:18:59

您好,关于空置房能否减免物业费,需结合法律规定、地方政策及物业服务合同综合判断,以下是具体情况: 1. 法律规定《民法典》明确业主不得以未接受服务为由拒交物业费,因物业服务具有公共性,即使房屋空置,物业公司仍需对小区整体提供服务(如安保、保洁、设施维护等),业主需承担相应费用。 2. 地方政策部分地区对空置房物业费减免有明确规定,例如: 江苏省镇江市:连续空置6个月以上,物业费按70%缴纳,无时间上限。 河北省石家庄市:空置超过3个月,仅需缴纳20%物业费。 山东省青岛市:空置6个月以上,物业费按不超过60%交纳。 3. 特殊情况可减免或免交 房屋质量问题整改期间:因开发商原因导致房屋无法居住(如墙体开裂、漏水等),整改期间物业费由责任方承担。 物业违规收费或服务不达标:若物业擅自增加收费、挪用公共收益或服务质量严重不达标,业主可拒缴或要求减免。 预缴物业费优惠:部分物业公司推出预缴物业费减免活动,需在合同中明确约定。 4. 注意事项 主动申请:符合空置条件的业主需主动向物业提交申请,并提供水电使用记录等证明材料。 合同约定优先:若物业服务合同中有关于空置房物业费减免的特别约定,从其约定。 保留证据:涉及减免或拒缴物业费,需保留相关证据(如质量问题鉴定报告、物业违规证据等),必要时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建议:若房屋空置,可先查阅当地政策,符合条件的及时向物业申请减免。若物业拒绝或存在争议,可尝试通过业委会协商或向住建部门投诉解决。

王瑞等 34 位律师已回复

已帮助0人

律师回复动态

孙先格
昨天

当存款人去世后,其银行存款会变成遗产由继承人继承。针对您提到的“存在银行的钱拿不出来,人不在了”的情况,以下是一些详细的解答和建议: 一、了解继承顺序和权利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且遗产的继承有一定的顺序。第一顺序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包括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才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二、提取存款的途径 在存款人去世后,继承人若想提取其银行存款,一般有两种主要途径: ‌通过公证处公证解决‌: 合法继承人需持本人身份证、户口本,并提供直系亲属关系证明(如去世人的父母、配偶、子女情况)、涉及的财产凭证(如存单、有价证券等)以及亲人的死亡证明等材料,到公证处申请办理继承权证明书。 取得公证书后,继承人可凭此证明书到银行办理存款过户或支取手续。 ‌通过法院诉讼解决‌: 如果存款的继承权存在纠纷,或者继承人无法通过公证方式解决,可以继承权纠纷或储蓄合同纠纷为由,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可能会包含两个诉:一是确权之诉,明确继承的财产归谁所有;二是给付之诉,由银行将存款给付给某个继承人。 法院作出判决或调解后,继承人可凭法院的生效裁判文书到银行将已故亲人的存款取出。 三、特殊情况的处理 ‌如果不知道有无存款‌:可以继承权纠纷为由,由任一继承人到法院起诉其他继承人,并在法院立案后申请查询、调查被继承人的银行存款等财产情况。 ‌如果留下银行卡或存折但无密码‌:按照法律规定,银行将存款给付给储户继承人的依据是公证处的公证书或者法院的法律文书。因此,需要通过上述公证或诉讼途径解决。 ‌如果继承人在国外‌:可凭原存款人的死亡证明和经我国驻该国使馆、领馆认证的亲属证明,向我国公证机关申请办理继承权证明书,银行据以办理存款继承手续。

庞立伟
昨天

根据《民法典》第九百四十四条规定,业主应当按照约定向物业服务人支付物业费 。物业服务人已经按照约定和有关规定提供服务的,业主不得以未接受或者无需接受相关物业服务为由拒绝支付物业费 。因此,空置房一般情况下仍需缴纳物业费,但在以下特定情形下,可能存在物业费减免的情况: 地方有相关规定 :部分地区出台了空置房物业费减免的政策。例如湖南长沙规定,业主为已办理房屋交付手续但未入住或未使用的空置房交纳物业服务费时,实行阶梯式优惠,即业主按照物业服务合同、交房公告约定的房屋集中交付日期的次月起连续空置至第24个月,按照物业服务收费标准的70%交纳物业服务费用;从第25个月空置期起连续至房屋空置结束,按照物业服务收费标准的90%交纳物业服务费用。 物业服务合同有约定 :如果物业服务合同中明确约定了空置房屋可以减免部分费用,则按照合同约定执行。 如果既无地方规定也无合同约定,空置房屋通常仍需全额缴纳物业费 。

孙先格
昨天

在私人诊所取环过程中,若因医生操作不当导致子宫戳破并引发腹腔感染,诊所方面通常需要承担相应的医疗损害责任。具体责任范围和赔偿项目需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医疗过错鉴定结果来确定。 一、法律关系分析 ‌医疗合同关系‌: 患者到私人诊所就诊,与诊所之间形成了医疗合同关系。诊所作为医疗服务提供者,有义务按照医疗规范和操作程序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 ‌侵权责任关系‌: 若医生在取环过程中操作不当,导致子宫戳破并引发腹腔感染,这构成了对患者的侵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医疗机构或其医务人员因过错造成患者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二、责任认定要点 ‌医疗过错鉴定‌: 这是确定诊所责任的关键步骤。通常需要通过专业的医疗鉴定机构对医生的操作过程、患者的损害后果以及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鉴定。 鉴定内容主要包括:医生是否违反了医疗操作规范;患者的损害后果是否由医生的操作不当直接导致;以及损害后果的严重程度等。 ‌责任比例划分‌: 根据医疗过错鉴定结果,可以划分诊所与患者之间的责任比例。若诊所方面存在完全过错,则应承担全部责任;若患者方面也存在一定过错(如未如实告知病史等),则可能减轻诊所的责任。 三、赔偿项目与标准 ‌医疗费用‌: 包括因治疗腹腔感染而产生的所有合理医疗费用,如住院费、手术费、药费等。 ‌误工费‌: 若患者因治疗而无法正常工作,诊所应赔偿其因此减少的收入。 ‌护理费‌: 若患者需要专人护理,诊所应赔偿护理人员的费用。 ‌残疾赔偿金‌: 若患者因治疗而留下残疾,诊所应根据残疾等级赔偿相应的残疾赔偿金。 ‌精神损害抚慰金‌: 若患者因治疗而遭受精神痛苦,诊所应赔偿一定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王瑞
昨天

您好,私自在他人车上安装定位器属于违法行为,可能涉及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或隐私权侵权,具体分析如下: 一、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根据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非法获取、出售或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车辆行驶轨迹属于公民个人信息,非法获取此类信息可能面临刑事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等方式侵害他人隐私权。私自安装定位器获取他人行程信息,可能侵犯对方的隐私权。 二、典型案例及后果 夫妻关系中的侵权在夫妻关系中,即使出于关心或调查目的,未经对方同意安装定位器也可能构成侵权。例如,妻子在丈夫车上安装定位器被法院认定侵犯隐私权,需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 情感纠纷中的犯罪因感情纠葛私自安装定位器获取对方行踪轨迹,若情节严重(如获取信息数量达到50条以上),可能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如前男友在前女友车上安装定位器,被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商业或恶意目的为获取经济利益或恶意跟踪他人安装定位器,同样属于违法行为。例如,多人因非法安装定位器获取他人轨迹信息用于出售,被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刑罚。 三、风险提示 刑事风险:若非法获取的行踪轨迹信息达到一定数量(如50条以上),可能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民事赔偿:即使未达到刑事立案标准,也可能因侵犯隐私权被要求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如支付精神损害抚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