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交通事故后带走肇事者,将面临严重后果,肇事逃逸者需承担受害者治疗费用,虽可由救助基金先行垫付,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规定,基金有权追偿。最终,肇事者需承担经济赔偿责任。
一、交通事故后带走肇事者会怎样
交通事故发生后,如果肇事者选择逃逸,即带走自己并离开事故现场,这将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后果:
1.受害者的治疗费用在肇事者逃逸的情况下,可以由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先行垫付。
2.当肇事机动车肇事后逃逸时,救助基金有权向事故责任人追偿。这意味着,即使肇事者暂时逃避了责任,但最终仍需承担相关的经济赔偿责任。
3.肇事者的逃逸行为不仅损害了受害者的权益,也破坏了社会的公共秩序和道德风尚。公安机关会全力追查逃逸者,一旦被抓获,肇事者将面临法律的严惩,包括但不限于罚款、吊销驾驶证、甚至刑事责任等。
二、肇事逃逸后受害者死亡后果
肇事逃逸后,如果受害者因此死亡,特别是因逃逸导致受害者得不到及时救助而死亡的,肇事者将面临更为严厉的刑事处罚。根据刑法规定,这种情况下,肇事者将被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1.“因逃逸致人死亡”是一个严格的法律术语,它指的是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
2.在认定“因逃逸致人死亡”时,关键在于判断肇事者的逃逸行为与受害者的死亡结果之间是否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3.如果行为人的逃逸行为直接导致了受害者的死亡,法律快车提醒,那么这种行为将被视为犯罪,并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
三、肇事逃逸法律责任认定
肇事逃逸的法律责任认定是一个复杂而严谨的过程:
1.需要确定肇事者是否存在逃逸行为。这通常通过现场勘查、证人证言、监控录像等证据进行综合判断。一旦确认肇事者逃逸,接下来就需要分析逃逸行为与受害者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2.在法律责任认定方面,肇事者不仅需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包括赔偿受害者的医疗费用、丧葬费用等,还可能面临刑事责任。根据逃逸行为的严重程度和后果,肇事者可能被判处不同程度的刑罚。
3.即使肇事者在逃逸后主动投案自首,也不能完全免除其法律责任。自首可以作为量刑时的一个考虑因素,但并不能完全抵消肇事者的犯罪行为所带来的后果。
引用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