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侵犯名誉权会怎么判决?

#刑事案件

870浏览

2025-07-14 11:18:06

刘怿

刘怿 律师

北京市京师(深圳)律师事务所

  侵犯名誉权的判决通常会根据具体案件情况,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相关法律法规,从停止侵害、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面作出,以下是具体介绍:

  停止侵害:要求侵权人立即停止正在实施的侵害他人名誉权的行为,如删除在社交媒体、网络平台等发布的侮辱、诽谤等侵权内容,停止在公共场所张贴、散发诋毁他人名誉的材料等。例如在肥东法院审理的一起案件中,被告李某在抖音账号发布诋毁原告张某的视频,法院判决其删除抖音账号上的所有侵权视频及相关评论。

  赔偿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直接损失如因名誉受损导致的医疗费、护理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间接损失如因名誉受损导致的收入减少、商业机会丧失等。如果侵权行为给被侵权人造成了精神损害,被侵权人还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如南漳县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案件中,顾某侮辱韦某,法院判决顾某支付韦某精神损害抚慰金3000元。

  赔礼道歉:侵权人需要以书面或口头等形式向被侵权人赔礼道歉,道歉内容通常要经法院审核,以确保其真诚性和适当性。道歉的方式和范围要根据侵权行为的影响程度来确定,如在一定范围内公开道歉,如在特定的社交平台、社区公告栏等。如在某案件中,法院判令被告何女士在判决生效后十日内向原告欧女士书面赔礼道歉,道歉信的内容由法院核定。

  消除影响、恢复名誉:侵权人要采取措施消除其侵权行为给被侵权人造成的不良影响,恢复被侵权人的名誉。如在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案件中,吕某在抖音平台发布某水产店欺骗顾客、缺斤短两等言论,法院判决吕某在抖音平台通过其个人抖音账号公开发布道歉声明,向某水产店赔礼道歉,为某水产店恢复名誉,消除影响。

  如果侵权行为情节严重,构成侮辱罪或诽谤罪,还可能面临刑事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引用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复杂性,细节可能影响结果。建议及时,获取专业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