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待岗的定义:从法律层面来看,目前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均没有明确界定“待岗”。通常认为,待岗是用人单位受经济形势影响或基于自身发展管理需求,在不解除劳动关系的前提下,对内部用工进行调整,让劳动者暂时离岗休整,等待重新上岗或其他处理的人事安排,是一种特殊的劳动合同履行方式。
2️⃣关于待岗期间的工资如何支付?
依据《工资支付暂行办法》第十二条规定:
1.停工停产的第一个月:工资正常发;
2.停工停产超过一个月,员工正常提供了劳动:按照不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发放工资;
3.停工停产超过一个月,员工未提供劳动: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70%,或者80%等比例发放“生活费”(具体比例以各地规定为准)。
待岗是否需要员工本人同意?:待岗是否需要员工本人同意,这个问题一直争议比较大,郭律总结归纳了一下,主要区分于以下两种情况:
1.无需员工本人同意的情况:如果是全员停工待岗,当公司因客观经营困难或不可抗力等重大因素,导致全体员工面临停工待岗局面时,只要满足合理事由、程序正当、待遇保障等条件,公司便有权采取待岗措施,无需逐一征求员工的意见。
2.需要员工本人同意的情况:如果并非全员停工待岗,比如公司仅针对部分员工安排停工待岗,或者停工待岗的原因并非全体性的经营困难,而是像项目取消、部门解散等个别情况,这种时候必须与员工协商一致后才能待岗。
3️⃣如何判断公司是否属于“恶意待岗”?
在现实生活中,公司强制安排员工待岗的情况很常见,公司常以各种理由迫使员工待岗,降低工资,迫使员工主动离职。判断待岗是“恶意”还是“合法”,其实没有统一标准,通常从以下因素综合判断:
其一,待岗原因:因停工停产、经营困难等客观原因安排待岗相对合理,但是如果以考核不合格、违纪、调岗等主观理由安排待岗,则一般属于恶意待岗;
其二,针对对象:如果仅安排个别员工待岗,而其他员工则正常工作,此时也有可能属于恶意待岗;
其三,待岗时间:公司不能无限期安排员工待岗,公司在符合复工条件后一定要及时通知员工复工,长期无合理期限的待岗也可能被认定为恶意待岗。
4️⃣如果劳动者遭遇恶意待岗,怎么办?
如果劳动者被公司安排恶意待岗了,可以申请劳动仲裁主张待岗期间内按照正常工资标准支付工资,并要求公司补足待岗工资差额(可以参照文章开头的那个案例)。此外劳动者还可以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以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为由被迫解除劳动关系,并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主张经济补偿金。需要注意的是,此类待岗相关的争议,一般情况下劳动监察部门不会受理,很可能会引导当事人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引用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