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以“财务流程慢”“绩效考核未定”等理由拖欠工资,已成劳动争议高发区。本文依据《劳动合同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梳理劳动者快速讨薪策略。
一、证据收集关键步骤
1.劳动关系证明:保存劳动合同、考勤记录、工资条,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六条,举证责任倒置时企业需自证无欠薪。
2.催款留痕:通过企业微信、邮件书面催告(参照《民法典》第六百二十六条),2023年深圳某案例中,劳动者凭5次催款记录获赔双倍工资差额。
二、三大司法救济通道
1.行政干预:向用工所在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法定处理时限15个工作日,逾期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2.支付令申请:持工资欠条直接向法院申请支付令(《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一条),流程仅需7天,2024年广州法院数据显示支付令执行率达89%。
3.财产保全:针对恶意转移资产的企业,可申请冻结公司账户(《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三条),北京朝阳区某科技公司因拖欠30名员工工资,厂房设备被查封后24小时内结清欠款。
三、特殊情形应对方案
1.企业注销追责:若公司注销后股东未清算,可依据《公司法司法解释二》第十八条,要求股东承担连带责任。
2.农民工专项保护:建筑领域欠薪可向工程项目部申请启用工资保证金(《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第三十二条),武汉某楼盘2023年通过保证金发放欠薪427万元。
律师行动建议:离职后1年内必须申请劳动仲裁(《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超期将丧失胜诉权。企业出具欠条时务必注明“工资欠款”性质,避免被认定为普通债务。涉及群体性欠薪(10人以上),可优先启动刑事报案程序(《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
引用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