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三大法律风险,早了解早避坑!

#综合咨询

924浏览

2025-03-26 10:15:58

侯法政

侯法政 律师

上海市建纬济南律师事务所

  日常生活中,许多人因法律意识不足而陷入纠纷,导致财产损失甚至影响家庭关系。以下三类高频法律问题,建议收藏以备不时之需。

  一、民间借贷:口头约定风险大

  朋友借款时,若仅口头约定利息或还款时间,一旦对方拖欠,维权可能受阻。根据《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五条,借款人未按约定期限还款,出借人可要求其支付逾期利息,但需提供书面证据(如借条、转账记录)。若未约定利息,法院仅支持返还本金。曾有案例:张先生因无借条,10万元借款被法院认定为“赠与”,最终无法追回。​建议:借款务必签订书面协议,明确金额、利息及还款时间。

  二、交通事故:私了可能“后患无穷”​

  发生轻微事故后,部分车主选择私了,但若伤者事后发现骨折等内伤,可能面临高额赔偿。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四条,私了协议需双方自愿且内容合法,但若协议显失公平(如赔偿金额明显低于实际损失),伤者可主张撤销。例如,李女士事故后私了赔付5000元,后伤者治疗费达3万元,法院判决李女士补足差额。​建议:涉及人伤的交通事故,务必报警并报保险,避免自行担责。

  三、网络购物:商家“霸王条款”可维权

  网购商品出现质量问题,商家常以“已拆封不退换”为由拒赔。但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五条,除定制商品、鲜活易腐等特殊品类外,消费者有权在7日内无理由退货,且商家不得设置不合理条件。例如,王女士网购手机屏幕有瑕疵,商家以“激活后不退”为由拒赔,经市场监管部门调解后全额退款。​建议:保留商品瑕疵证据,通过平台或12315投诉维权。

  法律是生活底线,更是维权武器

  上述问题看似“小事”,却可能因法律知识不足酿成纠纷。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证据是维权核心,日常需养成保存聊天记录、合同、票据等习惯。若您遇到类似困扰,建议及时咨询律师,通过专业分析制定解决方案,避免损失扩大。

引用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复杂性,细节可能影响结果。建议及时,获取专业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