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桩垄断案:被锁住的新能源权利
#反垄断新战场#电车维权革命
⚡案件解构:OTA升级背后的充电霸权
某新能源车企通过:
▪2025年1月强制推送V3.2系统
▪限制第三方充电桩功率至20kW(原支持150kW)
▪官方充电桩涨价至2.8元/度(市价1.2-1.8元)
技术锁定证据
司法鉴定发现:
✅BMS系统植入第三方桩识别代码
✅充电协议故意不兼容新版CCS标准
✅远程监控用户充电行为(处罚跨平台充电用户)
⚖法律焦点:数字时代的反垄断战争
①必要设施原则突破
法院认定:
👉充电数据(用户习惯、电池健康度)构成必要设施
👉车企不得限制第三方获取标准化接口
②技术滥用认定
《反垄断法》第22条新型适用:
✅通过OTA降级制造技术壁垒
✅利用车主数据优化自营桩布局(形成闭环垄断)
✅捆绑销售保险与充电服务
③赔偿计算创新
采用「三阶模型」:
💰直接损失:电价差×充电量(支持3年追溯)
💰间接损失:车辆贬值率×限制充电导致的续航衰减
💰惩罚性赔偿:车企年度营收1%(本案约7.2亿)
🔌车主维权工具箱
①取证三件套
OBD诊断仪读取充电限制日志
第三方充电桩兼容性测试视频
车企更新协议的公证保全
②谈判话术库
💬"依据《反垄断法》第56条,要求开放API接口"
💬"申请对BMS系统进行司法鉴定"
③集体诉讼指南
✅通过车载系统推送维权登记
✅建立区域车主证据共享链
✅申请行为保全(禁止限制充电功能)
🌍产业秩序重构
案件催化:
✅充电接口国标强制纳入反锁定条款
✅建立车辆数据可移植性规则
✅设立新能源反垄断专项基金
当技术成为枷锁时
法律正在成为
破解数字垄断的万能钥匙
引用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