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你好,我刚买的车才十几天就出现刹车问题,我想退换怎么办。

2025-08-11 07:40:15

律师解答13条

张小倩

江苏省 苏州

苏州 张律师,主营婚姻家事、债权债务、合同纠纷及刑事辩护,如有相关问题,随时 联系!

解答于 2025-08-11 16:10:35

龙莎

广东省 广州

结论先行 新车买回10来天就出现刹车故障,只要属于“严重安全性能故障”且发生在“60日内或3000公里内”,你有权直接要求退车;否则需先修,修不好再退。务必在发现问题后第一时间留存证据并书面通知4S店。 法律依据与操作要点 1. 法定退车窗口 • 《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2022年1月1日施行)第23条:自发票开具之日起60日内或行驶里程3000公里内(先到为准),出现转向系统失效、制动系统失效、车身开裂、燃油泄漏等严重安全性能故障,消费者可选择退货或换车,销售者应当免费办理。 • “制动系统失效”包括:制动踏板行程异常、制动助力完全丧失、制动液大量泄漏等经技术鉴定确认已影响行车安全的情形。 2. 退车流程 ① 立即书面通知:携带购车发票、三包凭证到4S店填写《质量问题退车申请表》; ② 技术鉴定:4S店或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严重安全性能故障”证明; ③ 办理退车:销售者在收到申请后15个工作日内完成退款(含车价款、购置税、上牌费等合理费用),并协助办理注销登记。 ④ 若4S店拒绝,可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或起诉,主张退一赔三(若认定欺诈)或要求强制退车。 3. 注意事项 • 轻微瑕疵(如刹车异响但不影响制动效能)不能立即退车,需先维修,累计修2次仍不能排除故障或累计修理时间超过30日,才能退。 • 保留维修记录、检测报告、沟通录音,以备举证。 • 超过60日/3000公里,仍可依据三包期“累计修2次或累计停驶30日”条款退车,但举证难度加大。 一句话总结 10来天内出现严重刹车故障,符合法定“60日/3000公里”退车条件,直接要求退车即可;若只是轻微故障,先修后换再退,全程留证。 我是龙莎律师,若您遇到任何法律问题或困惑,可以直接向我咨询,我会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建议和指导。

解答于 2025-08-11 14:20:35

王楚乔

广东省 深圳

你好,可以将具体案情详细的跟我们陈述一下,我们再结合案情给你专业的处理建议

解答于 2025-08-11 13:33:21

范海玲

广东省 深圳

可以再详细的描述一下问题,方便这边给到你专业的解答。

解答于 2025-08-11 12:15:34

郭广吉

北京市 北京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第二十条规定,在家用汽车产品三包有效期内,符合本规定更换、退货条件的,消费者凭三包凭证、购车发票等由销售者更换、退货;第二十三条规定,自三包有效期起60日内或者行驶3000公里内(以先到者为准),因质量问题导致转向系统故障、制动系统故障、车身开裂、燃油泄漏或者动力电池起火的,消费者可以凭购车发票和三包凭证选择更换汽车产品或者退货。 因此,新车在购买后的60日内或行驶里程未超过3000公里时,如果出现如转向系统、制动系统失效,或是车身开裂、燃油泄漏等严重问题,消费者可要求销售者进行免费更换或退货。再者,若车辆因重大安全性能故障经两次修理仍未能解决,或是发动机、变速器在更换两次后依旧无法正常工作,消费者同样享有更换或退货的权利。对于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等核心部件,若需更换的次数超过两次,销售者也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 此外,若因车辆质量问题导致的修理时间累计超出35日,或是针对同一问题的修理次数超过5次,消费者可凭借三包凭证及购车发票,要求销售者进行更换。这些条款的制定,旨在为消费者提供坚实的权益保障,确保他们所购买的汽车产品具备合格的质量和性能。 因此,当您遭遇刹车相关的问题时,应首先判断问题是否属于上述规定范畴。若符合条件,应该毫不犹豫地与销售商取得联系,坚决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

解答于 2025-08-11 11:46:22

王瑞

北京市 北京

您好,刚买的车十几天刹车出现问题,想退换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解决: 与销售商协商 立即联系购车的4S店或销售商,说明刹车问题的具体情况(如故障发生时的场景、是否有故障码等),要求其提供解决方案,如免费维修、更换或退换车。 根据《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自购车发票开具之日起60日内或行驶里程3000公里内(以先到者为准),若刹车系统出现失效等严重安全性能故障,消费者有权要求退换车。 收集证据 保留相关证据,如购车发票、三包凭证、维修记录、故障发生时的视频或照片、与销售商的沟通记录等。这些证据将有助于后续维权。 向监管部门投诉 若协商无果,可向当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投诉,请求协助调解。投诉时需提供详细证据,说明问题的严重性和对自身安全的影响。 申请第三方鉴定 若销售商对问题存在争议,可委托国家认可的第三方汽车检测机构进行鉴定,明确刹车故障的原因和责任归属。鉴定结果可作为维权的重要依据。 法律途径 若上述方法均无法解决问题,可考虑通过法律诉讼维权。需咨询专业律师,准备好相关证据,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退换车或赔偿损失。 注意事项: 退换车需符合三包政策规定,建议尽快与销售商沟通并保留证据。 若涉及贷款购车,需与贷款机构协商处理相关手续。 维权过程中保持理性,避免情绪化冲突,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解答于 2025-08-11 11:37:52

查看全部 13 条解答

热门法律问答

张海龙 律师

河北省 石家庄

解答于 2025-08-11 12:24:21

买卖合同的诉讼流程和所需材料如下: 诉讼流程 确定管辖法院 若合同约定管辖法院,按约定执行; 未约定时,可向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或接受货币一方所在地法院起诉。 自然人住所地以户籍地为准,连续居住满一年的经常居住地也可作为管辖依据;法人住所地以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为准,无法确定时以注册地为准。 准备立案材料 起诉状:需明确原被告身份信息、诉讼请求(如货款金额、利息、违约金等)、事实与理由,按被告人数+1份准备。 证据材料:包括合同、送货单、对账单、聊天记录、催款函等,建议制作证据清单。 主体资格证明:原告为自然人的提供身份证复印件;原告为法人需提供营业执照、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被告为法人的需提供工商登记信息。 立案登记 法院审查材料,符合条件的予以立案,不符合的需补正或在7日内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可上诉。 诉前调解 立案前可选择诉前调解,达成协议后可申请司法确认或调解书,具有强制执行效力;调解不成则转入诉讼程序。 开庭审理 法院向双方送达传票,原告需按时出庭,庭审中进行举证、质证和辩论。 判决与执行 判决生效后,若被告未履行义务,原告可在规定期限届满后申请强制执行,需提交执行申请书、判决书等材料。 所需材料 起诉状:需原告本人签名或盖章,明确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主体资格证明: 原告为自然人:身份证复印件; 原告为法人:营业执照、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 被告为法人:工商登记信息(可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 证据材料: 证明合同关系:书面合同、微信聊天记录、电话录音等; 证明履行情况:送货单、物流单、对账单、催款函等; 证明欠款事实:欠条、结算单、还款承诺等。 其他材料:如涉及诉讼时效中断的证据(催款记录等),或需证明管辖连结点的证据(如被告居住证明)。

张海龙等 5 位律师已回复

已帮助0人

杨红伟 律师

河南省 郑州

解答于 2025-08-11 07:40:15

你好,购车仅十多天、行驶里程尚未超过三千公里即出现刹车异常,可直接主张退车或换车。 依据《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第二十三条,自销售者开具购车发票之日起六十日内且行驶里程在三千公里以内,只要制动系统出现失效即构成严重安全性能故障,消费者有权选择退货,销售者必须免费办理。 你应立即携带购车发票和三包凭证前往授权服务站,要求出具书面检测报告,确认故障性质。若检测证明制动系统存在质量问题,可直接要求销售方退货;如对方拖延,可拨打12315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并保留维修记录、录音、检测报告等证据。若协商不成,可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向法院起诉,主张退车及赔偿相关损失。整个过程中切勿自行拆修,以免被认定为使用不当导致故障,从而影响退换权利。

杨红伟等 13 位律师已回复

已帮助0人

张海龙 律师

河北省 石家庄

解答于 2025-08-10 13:55:32

如果买到库存车,可通过以下步骤维权: 确认车辆信息 提车时仔细核对车辆出厂日期(可通过VIN码或车辆铭牌查看)、里程数、轮胎生产日期等关键信息,留存照片或视频作为证据。 与商家协商 若车辆未上牌且库存时间过长(如超过行业标准),可要求更换新车。 若接受库存车,可协商减免购置税、赠送保养套餐、延长质保期或折现降价(一般为车价的3%-10%)。 要求商家免费整备车辆,更换蓄电池、机油等易损件,并出具整备报告。 保留证据 收集购车合同、付款凭证、沟通录音、车辆检测报告等,明确商家是否隐瞒库存车信息。 投诉维权 若协商无果,可向品牌厂家投诉,要求介入协调。 通过12315或12345投诉,附上证据,市场监管部门会在7个工作日内受理。 若商家存在欺诈行为(如故意隐瞒库存车事实),可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主张“退一赔三”(退车+3倍车价赔偿),但需准备完整证据链,建议咨询律师。 注意事项: 明确区分“订金”和“定金”,订金可退,定金一般不可退。 购车时尽量在合同中注明车辆出厂日期不超过一定期限,并要求商家书面承诺。 若车辆存在质量问题,可要求商家承担维修、更换或退货责任。

张海龙等 33 位律师已回复

已帮助0人

杨红伟 律师

河南省 郑州

解答于 2025-08-10 11:17:49

先确认两件事:一是实际车辆与约定不符的证据是否充分,二是合同里写的是“定金”还是“订金”。 如果证据确凿且合同写的是“定金”,商家行为已构成违约,你有权依据《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七条要求其双倍返还。若商家拒不退还,可按以下步骤处理: 1 现场再次交涉,录音录像并保存车辆不符的照片、配置单、聊天记录。 2 书面发函(或微信、短信)正式要求退双倍定金,限定答复期限。 3 商家仍拒绝的,携带合同、付款凭证、交涉记录到当地市场监管局或消协投诉,申请行政调解。 4 调解无果的,可在商家所在地法院提起小额诉讼,主张双倍返还定金及合理损失,诉讼费低且可自行办理。 若合同写的是“订金”或“预付款”,则视为预付款性质,你有权要求全额退回。总之,关键在固定证据、先礼后兵,必要时走司法程序,一千元标的的小额诉讼成本低、周期短,可大胆使用。

杨红伟等 10 位律师已回复

已帮助0人

律师回复动态

龙莎
7小时前

结论先行 只要能够证明“充值行为确系未成年人未经监护人同意擅自实施”,家长即可依法要求全额或部分退款;8 周岁以下一律退,8–18 周岁按金额高低及是否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判定;平台拒退的,可走“平台申诉→行政投诉→民事诉讼”三步维权。 一、法律依据 1. 《民法典》第19-20条:8 周岁以下无民事行为能力,充值无效;8-18 周岁为限制行为能力人,大额充值须监护人同意或追认,否则可撤销。 2.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74条:网游企业必须设置实名认证、消费限额、防沉迷系统,未尽义务应承担相应责任。 3. 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8-16 岁单次充值≤50 元、月累计≤200 元;16-18 岁单次≤100 元、月累计≤400 元,超过部分可主张无效退款。 二、退款三步操作 1. 平台申诉 • 资料:监护人身份证、户口本/出生证明、未成年人身份证明、充值订单截图、支付记录。 • 通道:腾讯等主流平台已在设置“未成年人家长服务平台”,填写信息后 3–7 个工作日完成初审。 2. 行政投诉 • 平台无理由拒绝或拖延,可登录全国 12315 平台或拨打 12318 文化市场举报热线,要求文旅、市场监管部门介入;行政调解成功率约 85%。 3. 民事诉讼 • 金额较大(>5000 元)或平台拒不配合,可向法院起诉。 • 举证重点:①充值时间与孩子作息时间矛盾(上课/深夜);②设备使用痕迹;③监护人已尽到保管密码、设置限额义务。 • 责任比例:若平台已依法配置防沉迷而监护人存在明显过错(泄露密码、协助绕过验证),法院一般判令平台承担 30%–70%,监护人分担余下。 三、成功率与注意事项 • 腾讯 2024 年公开数据:符合法定条件的退款申请成功率约 85%。 • 注意 2–3 年诉讼时效,自监护人知道或应当知道之日起算。 • 跨境充值、第三方代充等情形,需另行提供外汇或代充凭证,退赔比例可能降低。 我是龙莎律师,若您遇到任何法律问题或困惑,可以直接向我咨询,我会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建议和指导。

魏苏玲
7小时前

在中国法律框架下,子女是否需偿还父亲生前所欠银行债务,需根据具体情况分析,以下是关键法律要点和应对建议: 一、基本原则:限定继承制度 根据《民法典》第1161条: 无偿还义务:子女作为继承人,原则上仅以继承遗产实际价值为限清偿债务 放弃继承:若遗产不足清偿债务,可书面声明放弃继承(需在遗产处理前作出) 例外情形:子女自愿偿还或存在担保等特殊约定 二、具体情形分析 (附快速判断表) 情形 子女责任 法律依据 遗产>债务 用遗产清偿 民法典第1161条 遗产<债务 无需补差额 同上 子女放弃继承 完全不承担 同上 子女实际管理遗产 可能需先行清偿 司法解释第33条 债务属夫妻共同债务 配偶需优先承担 民法典第1064条 三、操作指南 遗产清算流程 步骤1:在父亲去世后60日内向银行申报债务 步骤2:公证处办理遗产清点公证 步骤3:优先清偿丧葬费、生前赡养费等特殊债务 步骤4:剩余财产按债务比例偿还 银行催收应对 必备材料:死亡证明+亲属关系证明+遗产清单 应对话术:"我方将依法在继承遗产范围内承担责任,请提供完整债权凭证" 警惕:银行无权要求子女签还款承诺书 四、特殊风险防范 常见银行违规催收手段 威胁上征信(子女信用不受影响) 冒充司法机关(要求核实警官证) 骚扰亲属(可向银保监会投诉) 遗产保护措施 农村宅基地:需证明未产生收益可不列入偿债范围 人身保险金:指定受益人的保险金不属于遗产 生前2年内大额赠与:债权人可申请撤销 五、时效与管辖 诉讼时效:银行需在债务到期后3年内主张 管辖法院:被继承人生前住所地或主要遗产所在地

张海龙
7小时前

买卖合同的诉讼流程和所需材料如下: 诉讼流程 确定管辖法院 若合同约定管辖法院,按约定执行; 未约定时,可向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或接受货币一方所在地法院起诉。 自然人住所地以户籍地为准,连续居住满一年的经常居住地也可作为管辖依据;法人住所地以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为准,无法确定时以注册地为准。 准备立案材料 起诉状:需明确原被告身份信息、诉讼请求(如货款金额、利息、违约金等)、事实与理由,按被告人数+1份准备。 证据材料:包括合同、送货单、对账单、聊天记录、催款函等,建议制作证据清单。 主体资格证明:原告为自然人的提供身份证复印件;原告为法人需提供营业执照、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被告为法人的需提供工商登记信息。 立案登记 法院审查材料,符合条件的予以立案,不符合的需补正或在7日内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可上诉。 诉前调解 立案前可选择诉前调解,达成协议后可申请司法确认或调解书,具有强制执行效力;调解不成则转入诉讼程序。 开庭审理 法院向双方送达传票,原告需按时出庭,庭审中进行举证、质证和辩论。 判决与执行 判决生效后,若被告未履行义务,原告可在规定期限届满后申请强制执行,需提交执行申请书、判决书等材料。 所需材料 起诉状:需原告本人签名或盖章,明确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主体资格证明: 原告为自然人:身份证复印件; 原告为法人:营业执照、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 被告为法人:工商登记信息(可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 证据材料: 证明合同关系:书面合同、微信聊天记录、电话录音等; 证明履行情况:送货单、物流单、对账单、催款函等; 证明欠款事实:欠条、结算单、还款承诺等。 其他材料:如涉及诉讼时效中断的证据(催款记录等),或需证明管辖连结点的证据(如被告居住证明)。

郭广吉
10小时前

我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根据上述规定,员工有权利辞职,无需用人单位的批准,用人单位应当尊重员工的辞职权利。具体来说,员工可以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在试用期内则可以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这是法律规定的员工辞职的基本程序。 1、 首先进行沟通 如果员工急辞工但用人单位不批准,建议员工先与用人单位进行沟通,明确表达辞职的意愿,并了解用人单位不批准的原因。通过沟通,双方可以更好地理解彼此的需求和考虑,有助于寻求共识和解决方案。 2、提交书面辞职通知 如果沟通无果,员工可以选择向用人单位提交书面的辞职通知。通知中应明确表达辞职的意愿,并注明辞职日期。根据上述规定,员工提前三十日提交书面辞职通知后,无论用人单位是否批准,员工都可以在三十日后离开。 当然,离开时一定要办理好交接。 3、寻求法律方面的帮助 如果用人单位在员工提交书面辞职通知后仍然拒绝批准,或者采取其他不当手段阻碍员工辞职,员工可以寻求法律途径解决。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者咨询专业律师,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 若对仲裁结果不满意,劳动者还可在规定时间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总之,劳动者依法享有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厂方不批准离职不能成为限制劳动者离职的合法理由。员工急辞工不批时,应首先了解法律规定,然后与用人单位进行沟通,提交书面辞职通知,并在必要时寻求法律援助。在整个过程中,员工应保持冷静和理性,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