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固定核心证据。确保收集好购买商品的凭证、小票、交易记录,全程录制拆箱、称重过程(使用经检定合格的计量器具)。
2、消费者可直接向商家提出诉求,常见合法诉求包括:一是补足数量,要求商家补发短缺部分;二是退货退款,要求全额退还货款,商家承担退货运费;三是赔偿损失,若短缺比例较大;四是构成欺诈的,要求“退一赔三”(需满足商家故意告知虚假数量或隐瞒真实情况的条件)。
3、向电商平台投诉,要求平台介入。若商家拒绝协商或处理方案不合理,消费者可向购物平台提交投诉。投诉时需上传已固定的证据,明确诉求(如“要求退货退款+赔偿差价”)。
4、向监管部门举报,强化维权力度。若平台调解无果,消费者可向商家所在地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通过12315平台、12345热线、当地市监局官网)举报,举报时需提供商家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地址、侵权事实及证据。
5、提起司法诉讼,维护合法权益。若损失金额较大或商家、平台均拒不处理,消费者可向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商家承担违约责任或侵权责任。
司法实践中,“缺斤少两”是否构成消费欺诈,直接影响能否主张“退一赔三”,核心认定标准是“商家是否存在故意”。构成消费欺诈的情形:一是商家故意标注虚假数量(如实际仅8公斤,标注10公斤);二是明知商品数量不足仍隐瞒销售,且未在详情页提示“可能存在合理损耗”;三是短缺比例极大,远超正常合理范围。
引用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