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遗弃行为后是否还能要回抚养权需综合判断。遗弃行为违反抚养义务,严重时可能失去抚养权。但后续若自身情况改善,证明能为孩子提供良好成长环境,也存在要回抚养权的可能。不过司法实践中会以孩子利益最大化为原则,综合考量遗弃情节、后续表现等因素。
一、有遗弃行为还能要回抚养权吗
有遗弃行为后仍有可能要回抚养权,但难度较大。从法律层面来看,遗弃行为是严重违反法定抚养义务的表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相关法律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遗弃子女属于明显的不履行该义务的行为。在确定抚养权归属时,法院通常会以保障子女的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成长为首要原则。
1、遗弃行为的负面影响
如果一方有遗弃行为,在争夺抚养权时,这无疑是一个极大的不利因素。因为法院会认为该方没有尽到基本的抚养责任,无法给予子女稳定的生活和必要的关爱,可能会将抚养权判给另一方。例如,父母离婚后,一方长期不支付抚养费,对孩子不管不顾,这种遗弃行为会让法院对其抚养能力和意愿产生严重质疑。
2、要回抚养权的可能性
这并不意味着有遗弃行为的一方就绝对不能要回抚养权。如果该方在之后能够证明自己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有能力且愿意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和教育环境,同时孩子也愿意与其共同生活等,法院也会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比如,该方通过自身努力改善了经济状况,并且有积极弥补过错的实际行动,如主动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等,那么其要回抚养权也存在一定的可能性。

二、有遗弃行为要回抚养权的条件
有遗弃行为的一方若要回抚养权,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主要围绕着是否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1、自身情况的改善
这包括经济状况的改善,有稳定的收入能够为孩子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例如,原本失业的一方找到了一份稳定且收入不错的工作,能够承担起孩子的生活费用、教育费用等。同时,还要有良好的居住环境,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居住场所。自身的品德和行为也需要有明显的改进,不再有不良嗜好或其他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因素。
2、孩子的意愿
如果孩子已经年满八周岁,根据法律规定,法院在处理抚养权问题时会尊重孩子的真实意愿。如果孩子愿意与有遗弃行为但情况已改善的一方共同生活,这会成为该方要回抚养权的一个重要因素。
3、对方抚养的不利情况
如果另一方出现了不适合继续抚养孩子的情况,如患有严重疾病无法照顾孩子、有虐待孩子等行为,那么有遗弃行为的一方可以以此为理由,要求变更抚养权。
三、遗弃行为对抚养权争夺的影响
遗弃行为对抚养权争夺有着重大的影响,它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抚养权争夺的态势。
1、法律评判的重要依据
在司法实践中,遗弃行为是法院评判抚养权归属的重要参考因素。法院会将其作为衡量一方是否具备抚养能力和资格的关键指标。一旦认定一方存在遗弃行为,该方在抚养权争夺中会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因为法律要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能让孩子处于可能再次被遗弃的风险中。
2、社会舆论和道德压力
从社会层面来看,遗弃行为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和道德的批判。这种舆论和道德压力也会间接影响法院的判决。同时,周围人的看法也可能会影响孩子对有遗弃行为一方的态度,进而影响抚养权的争夺。
3、后续弥补的难度
有遗弃行为的一方想要弥补过错并要回抚养权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他们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证明自己的改变和诚意。而且,这种改变必须是实质性的、长期的,才能让法院和孩子相信其有能力抚养孩子。
综上所述,有遗弃行为后要回抚养权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无论是遗弃行为对抚养权争夺的影响,还是要回抚养权的条件等,都需要从法律、孩子意愿等多方面进行考量。在实际生活中,还可能涉及到遗弃行为的认定标准、如何证明自身情况的改善等更多相关问题。如果您在这方面有疑问,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法临的专业律师会为您提供详细的解答和法律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