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您为朋友创业解囊相助时,当您替同窗应急周转时,当您向发小伸出援手时,那些在饭桌上写下的借据、随口应承的担保、看似便捷的电子转账,正悄然侵蚀着信任,成为民间借贷纠纷高发的起因。如何认定真正的借贷关系?借款本金怎么算?小编梳理了民间借贷常见问题~
案例1:证据确凿,借贷事实成立。小王借给小李2万元,双方签订了书面借款协议,明确写明借款金额、还款期限及利息。同时,小王通过银行转账将2万元转到小李的账户上。由于有完整的协议和转账记录,人民法院认定借贷事实成立,小李应按约定还款。案例2:凭证不足,借贷事实无法认定。小赵通过微信转账1万元给女友小王,转账时备注“生日快乐”。半年后双方分手,小赵主张这笔钱是借款。然而,由于没有借款协议或相关聊天记录等证据证明这笔款项是借款,人民法院认定该款项为赠与,小赵不能要求对方归还。借贷要点:什么才算真正的借贷?
在日常生活中,亲朋好友之间的资金往来很常见,但并不是所有的转账都能被认定为借款。根据法律规定,民间借贷法律关系的成立一般需要满足两个条件:
借贷合意——双方必须存在明确的借款约定,可通过书面借条、微信聊天记录等证据证明约定的是借贷而不是赠与、投资或其他经济往来。借款交付——出借人应将具体的借款款项实际交付给借款人,可通过银行转账记录、微信(支付宝)转账记录、书面收条、微信聊天记录等能长久保存、便于查询的方式留下借款实际交付的证据。
如何避免“借钱”变“赠与”?为了保障自己的权益,避免借款变成“烂账”,借款人和出借人都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签订借款协议:尽量采用书面形式,写清借款主体、借款金额、还款期限、利息标准等;借条也是一种借款协议,也可以由借款人向出借人出具借条。
✔银行转账备注清晰:转账时备注“借款”等字样,避免误解为赠与或其他经济往来。
✔保留相关证据:如借条、转账记录、聊天记录,必要时可请见证人见证。
引用法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 出借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间借贷诉讼时,应当提供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以及其他能够证明借贷法律关系存在的证据。当事人持有的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没有载明债权人,持有债权凭证的当事人提起民间借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被告对原告的债权人资格提出有事实依据的抗辩,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原告不具有债权人资格的,裁定驳回起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