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婚姻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其纠纷往往交织着“法结”与“心结”。从反家暴的坚决亮剑,到未成年人权益的细致呵护,再到老年群体的赡养保障,当代家事审判正以刚柔并济的方式,解开缠绕幸福的“千千结”。
一、反家暴:零容忍的法律“隔离墙”
家暴绝非“家务事”,而是触及法律红线的侵权行为。2024年全国法院共签发人身安全保护令6351件,数量已连续八年增长,这组数据背后,是法律对家暴“零容忍”的鲜明态度。武汉女子小婷长期遭受丈夫暴力,甚至被持刀砍伤左手,在提交报警回执、病历等证据后,法院依托“法院﹢公安﹢妇联”三方协作机制,24小时内便落实人身安全保护令,禁止丈夫接触、骚扰小婷,最终助其脱离苦海重启生活。
从2022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施行,到2025年全国首例违反人身安全保护令被判拒执罪案入选年度提名案件,法律制度不断织密防护网。各地法院更创新实践:北京法院联手公安、妇联打通家暴预防与救济全环节,浙江法院通过线上应用实现人身安全保护令“隔空签发”,广州法院成立反家暴工作小组畅通申请绿色通道,让施暴者无处遁形。
引用法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施行,到2025年全国首例违反人身安全保护令被判拒执罪案入选年度提名案件,法律制度不断织密防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