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共同财产约定一般是有效的。根据法律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只要约定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合法权益,该约定就具有法律效力。
一、婚姻共同财产约定有效吗
婚姻共同财产约定通常是有效的。我国《民法典》明确规定,男女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这种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1、有效条件
约定必须是双方真实的意思表示,不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比如夫妻双方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自愿对财产归属进行约定,这样的约定才符合真实意思表示的要求。约定的内容不能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例如,不能约定将非法所得作为共同财产进行分配。约定不能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合法权益。比如不能通过约定逃避债务,损害债权人的利益。
2、法律效力
只要满足上述条件,婚姻共同财产约定就具有法律效力,对夫妻双方都具有约束力。在离婚时,双方需要按照约定来处理财产问题。
二、婚姻共同财产约定有效的条件有哪些
婚姻共同财产约定要产生法律效力,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1、主体要求
约定的主体必须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夫妻双方。如果一方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作出的约定可能会被认定为无效。比如精神病人在发病期间作出的财产约定,就不具有法律效力。
2、形式要求
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书面形式可以明确约定的内容,避免日后产生纠纷。口头约定在实践中很难证明其真实性和具体内容,一般不具有法律效力。
3、内容要求
内容要合法,不能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也不能违背公序良俗。例如,不能约定剥夺一方的基本生活保障权利等。
三、婚姻共同财产约定无效的情形有哪些
在某些情况下,婚姻共同财产约定会被认定为无效。
1、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
如果约定的内容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该约定无效。比如,为了逃避税收而作出的虚假财产约定,就违反了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是无效的。
2、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
如果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约定,受欺诈、胁迫的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被撤销的约定自始无效。例如,一方以威胁对方生命安全的方式迫使对方签订财产约定,这样的约定就是可撤销的,撤销后无效。
3、损害他人合法权益
约定不能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如果约定损害了债权人的利益,债权人可以通过法律途径主张该约定无效。比如夫妻为了逃避债务,将全部财产约定归一方所有,这种约定可能会被认定为无效。
综上所述,婚姻共同财产约定在满足一定条件下是有效的,但也存在无效的情形。在实际生活中,夫妻双方在进行财产约定时需要谨慎,确保约定符合法律规定。如果您对婚姻共同财产约定还有其他疑问,比如约定的变更、撤销等问题,都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法临的专业律师会为您解答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