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可以约定执行财产。在合同中对执行财产进行约定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重要意义,它能保障合同履行和债权人权益,但也需遵循合法、明确等相关原则。同时,合同约定特定执行财产及执行财产约定效力问题也有各自的要点和法律规定。
一、合同能约定执行财产吗
合同是可以约定执行财产的。在合同订立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基于意思自治原则,有权就合同履行过程中的相关事项包括执行财产进行约定。
1、约定执行财产的可行性
从法律层面来看,只要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和公序良俗,当事人可以自由约定合同的内容。约定执行财产可以明确在一方违约时,另一方可以就哪些财产进行执行以实现自己的权益。例如在借贷合同中,出借方和借款方可以约定若借款方到期不能还款,出借方有权对借款方名下的某套房产进行处置以偿还债务。
2、约定执行财产的意义
对于债权人而言,约定执行财产增加了债权实现的保障。当债务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时,债权人可以依据合同约定直接对特定财产主张权利,避免了在执行阶段寻找可供执行财产的困难。而且这种约定有助于增强合同的稳定性和可预期性,促使双方认真履行合同义务。
3、约定执行财产的限制
虽然可以约定执行财产,但也并非毫无限制。约定的财产必须是债务人合法拥有且有权处分的财产。如果约定的财产涉及第三人的合法权益,该约定可能会被认定为无效。同时,约定不能违反公平原则,例如不能约定明显不合理的高额执行财产,损害债务人的合法权益。
二、合同约定特定执行财产的情形
合同约定特定执行财产在不同类型的合同中较为常见。
1、买卖合同中的约定
在买卖合同中,为了保障卖方的货款能够得到支付,双方可以约定若买方未按时支付货款,卖方有权对已交付给买方但尚未完全付款的货物进行取回。比如在大型机械设备的买卖合同中,设备交付后,买方分阶段付款,若买方未按约定支付某一期款项,卖方可以依据合同约定取回设备。
2、租赁合同中的约定
在租赁合同中,出租方和承租方可以约定若承租方拖欠租金达到一定期限,出租方有权对承租方放置在租赁场所内的特定设备或物品进行留置并处置。例如在厂房租赁合同中,若承租方连续三个月未支付租金,出租方有权对承租方存放在厂房内的生产设备进行拍卖以抵偿租金。
3、担保合同中的约定
担保合同中更是常见对执行财产的约定。如抵押合同中,抵押人会将自己名下的房产、车辆等财产抵押给抵押权人,并约定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抵押权人有权对抵押财产进行拍卖、变卖等处置。质押合同中,出质人将动产或权利凭证交付给质权人,当债务人违约时,质权人可以就质押财产优先受偿。
三、合同执行财产约定的效力问题
合同执行财产约定的效力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1、有效约定的条件
有效的合同执行财产约定首先要满足合同有效的一般条件,即双方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和公序良俗。例如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签订合同,对执行财产的约定明确具体,且该财产是债务人有权处分的,这种约定通常是有效的。
2、无效约定的情形
如果约定的执行财产涉及非法财产,或者约定的内容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该约定将被认定为无效。比如约定对走私物品进行执行,或者约定在债务人违约时对其生活必需的唯一住房进行不合理的低价处置,损害了债务人的基本生活保障,这样的约定是无效的。
3、可撤销约定的情况
当约定存在显失公平、重大误解等情形时,一方当事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例如在签订合同时,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约定了对自己明显不利的执行财产,受损害方可以在法定期限内请求撤销该约定。
综上所述,合同约定执行财产在符合一定条件下是可行且具有重要意义的,但在实际操作中要注意约定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可能还会遇到约定执行财产的变更、执行程序等相关问题。如果您在合同约定执行财产方面有任何疑问,欢迎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法临的专业律师将为您解答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