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职场,很多年轻人往往以为“试用期就是试试看”,于是对工资、合同、社保等问题不够重视。实际上,我国《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等法律对试用期有着非常明确的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必须遵守。下面带大家逐条拆解。
一、试用期时长不能随意定
根据《劳动合同法》:
合同3个月以上不足1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个月;
合同1年以上不足3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2个月;
3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
以完成工作任务为期限或合同不足3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此外,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二、试用期必须签订劳动合同
自用工之日起,用人单位就与劳动者建立了劳动关系。必须在一个月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否则单位要支付双倍工资。需要注意:单独的“试用期合同”在法律上无效。
三、工资不能低到随意
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转正后工资的80%,也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四、社保从入职就要缴
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30日内为员工缴纳社保,不能等到转正后才缴。即使劳动者同意,也不能免除单位的缴费义务。
五、关于竞业限制与培训服务期
竞业限制:仅适用于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及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单位需支付合理经济补偿,违约者需支付违约金。
培训服务期:如果单位为劳动者支付专项培训费用,可以约定服务期;违约金不得超过尚未履行部分的培训费用。
六、劳动者试用期辞职的规则
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即可解除劳动合同。
结语
很多职场新人因为不懂法而被动“吃亏”。其实,试用期并不是“单位说了算”,而是受到法律严格保护的阶段。掌握这些法律知识,不仅能保护你的合法权益,还能在职场中更加从容自信。
引用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