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在建筑行业、运输行业,挂靠现象并不少见。一些没有资质或资质等级低的企业或个人,为了能承接项目,就挂靠在有资质的企业名下。被挂靠的企业认为,供他人挂靠,能轻松获取一笔管理费,不失为一种“创收”捷径,但往往忽视了背后隐藏的巨大法律风险。
那么,这些法律风险究竟有哪些。
一,民事赔偿风险。比如,某挂靠方施工时砸伤了路人,家属直接把被挂靠公司告上法庭。法庭认为项目是以被挂靠公司名义承接,也不管内部的挂靠协议,让被挂靠公司承担了民事赔偿责任。
二,行政处罚风险。比如,在建筑行业,住建部规定,被挂靠公司要对项目质量终身负责。如挂靠方偷工减料导致楼体开裂,受到被吊销资质的处罚,那被挂靠公司也会被连带吊销资质。
三,刑事追责的风险。比如,挂靠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涉及虚开发票、偷税漏税等行为,被挂靠企业也可能被牵连,面临刑事处罚。
最后,希望每一家企业都能严守合规经营的底线,唯有如此,才能让企业在法治的轨道上稳健前行,真正避开那些潜藏的法律风险。
引用法条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2022修正),第五十四条 以挂靠形式从事民事活动,当事人请求由挂靠人和被挂靠人依法承担民事责任的,该挂靠人和被挂靠人为共同诉讼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