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中认定故意毁坏财物罪,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判断:
主体要件: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单位不构成此罪,但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
主观要件:行为人主观方面必须是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使公私财物遭受损失,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如果是因过失导致财物损毁,则不构成此罪。
客体要件: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犯罪对象可以是各种形式的公私财物,包括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动产、不动产等。但如果毁坏的是特定财物,危害其他客体要件的,应按相关规定处理,如破坏交通工具等危害公共安全的,按危害公共安全罪论处。
客观要件:表现为毁灭或者损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毁灭是指使财物完全丧失价值或使用价值,损坏是指使财物部分丧失价值或使用价值。根据相关规定,造成公私财物损失五千元以上的、毁坏公私财物三次以上的、纠集三人以上公然毁坏公私财物的,以及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应予立案追诉。
引用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