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劳动仲裁时需要注意以下重要事项:
时效问题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仲裁时效会因法定事由中断或中止,比如向公司主张权利、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等会导致仲裁时效中断,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若错过时效,可能丧失胜诉权,所以要及时提起仲裁申请。
证据收集与整理
•劳动关系证明:劳动合同是证明劳动关系最有力的证据;没有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如工资条、银行工资流水)、工作证、考勤记录等也可证明。
•劳动争议相关证据:不同类型的劳动争议需准备相应证据。工资争议要准备工资数额证据,如工资条、工资约定的聊天记录等;工伤赔偿争议需收集工伤认定决定书、医院的诊断证明、病历、费用清单等。
•证据形式:证据最好是原件,复印件可能因真实性无法核实不被采信。电子证据要保留原始载体,保证其真实性和完整性。
明确仲裁请求
•清晰具体:明确自己的仲裁请求,如要求支付工资、经济补偿、补缴社会保险等,一项一项清楚列出,不能模糊不清。
•合理合法:根据实际情况和法律规定提出请求,不能漫天要价。例如,公司未提前一个月通知解除劳动合同,可要求支付一个月工资的代通知金,不能要求不合理的数额。
选择仲裁机构
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双方当事人分别向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由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
遵守仲裁程序
•按时参加庭审:申请人开庭时不要“踩点”到,避免迟到或缺席。申请人一方开庭迟到严重甚至无正当理由缺席庭审的,会被按“撤回申请”处理,重新申请时仲裁委可能不予受理;继续起诉至法院的,大部分法院会以“案件没有经过劳动仲裁前置程序”为由不予受理或驳回。若住得远或在外地工作,最好提前一天抵达仲裁委附近住下;乘坐飞机参加庭审要考虑可能出现的备降等情况。不过,少数情况下,因“突发疾病”等正当合理原因错过庭审,且劳动者确无其他救济途径时,部分法院会支持劳动者诉求。
•遵守庭审纪律:如实陈述事实,不得干扰仲裁活动正常进行,合理行使质证、辩论等权利。
关注仲裁结果
•不服仲裁结果:若对仲裁结果不服,要在规定期限(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法院提起诉讼,维护自身权益。
•要求执行裁决:仲裁裁决生效后,若对方不履行,可及时申请强制执行。
引用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