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某服饰有限公司执行转重整案

#债权债务

932浏览

2025-07-21 11:28:48

张小倩

张小倩 律师

上海天璇(昆山)律师事务所

  【基本案情】

  某服饰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近年,该公司谋求转型升级,建造了某科技产业园并开展对外投资,结欠8000余万元银行抵押贷款、3000余万元工程款和其他各类债务总计约6亿元。涉及工程欠款的相关案件进入法院诉讼程序,随后银行亦提起诉讼要求还贷。2023年,案件陆续进入执行程序。

  执行过程中发现,产业园内入驻了36家招商引资进入的优良企业,从业员工600余人,每年产值5亿余元,纳税3500余万元。如果启动执行拍卖,将按程序清除租赁,严重影响企业稳定经营、员工就业和区域招商。该公司债务金额大,涉及债权人多,但产业园内的企业优良,执行拍卖处置债务无法取得最优效果。法院利用新成立的企业重整服务中心平台,多次组织该公司与债权人协商,最终确定以重整方式化解债务、平衡各方权益,并先行预重整。随后,法院在预重整程序中确定了意向投资人。2023年11月,法院裁定对该公司重整。重整程序中,采取了“假马竞标”方式确定投资人,即在意向投资人兜底的基础上,在淘宝司法拍卖网上拍卖投资人资格以确定最优投资人。2023年12月,意向投资人在淘宝网出价1.85亿元,竞价成为重整投资人。随后,法院批准了重整计划。抵押权、建设工程优先权全额清偿,普通债权清偿率提升10个百分点,产业园内企业的租赁关系不变,保持了园内企业正常经营,稳定了上下游产业链。2024年6月,重整计划执行完毕。2024年底法院回访,该产业园产值达到6.5亿元,纳税达4000余万元。

  【典型意义】

  产业园区对于聚集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强链补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法院在办理执行案件的过程中,注重考虑强制执行可能对产业园及其入驻企业正常经营、产业链稳定造成的影响,依托成立的全国首家事业单位性质的企业重整服务中心,依法引导被执行企业申请破产重整,组织各方协商,并积极招募重整投资人,45天内完成重整,实现“盘活一家企业、挽救一个园区、稳定一批就业、保障一系列产业链”的效果。本案是法院运用破产重整制度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有效化解风险、实现多方共赢的典型案例,被《人民法院报》头版报道,获评江苏法院执破融合典型案例、苏州法院2024年度十大典型案例。

引用法条

《破产法》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复杂性,细节可能影响结果。建议及时,获取专业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