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条,是表明债权债务关系的书面凭证,一般由债务人书写并签章,表明债务人已经欠下债权人借条注明金额的债务。
网友咨询:
借条出现裁剪痕迹是否还有法律效力?
律师解答:
借条作为民间借贷关系中最常见的债权凭证,是证明借贷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重要证据。然而,现实中的借条往往存在各种瑕疵,裁剪痕迹就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裁剪可能源于多种原因:当事人为隐瞒部分内容而故意裁剪;因保管不善导致借条部分损毁;或是为修改借条内容而进行的裁剪等。无论何种原因,裁剪行为都可能导致借条内容的完整性受损,进而影响其证明力。
司法实践中,法院对存在裁剪痕迹的借条持审慎态度。法院在判断时会综合考虑裁剪的位置、面积、对内容完整性的影响程度,以及是否有其他证据予以佐证等因素。如果裁剪的痕迹没有涉及借条的重要内容的,则可以认定借条依旧是有效的。但若被裁剪的痕迹是涉及借条的重要部分,则该借条的证明力将会降低,需要拿出其他材料来佐证借条以上信息的真实性,否则将有可能不被认可。
律师补充:
内容完备的借条的应包括以下内容:债权人及债务人的姓名、身份证号、联系电话、联系地址等信息;借款金额(本外币)、借款用途、利息计算、借款日期、还款时间;违约(延迟偿还)罚金、纠纷处理方式等。如有证明人或担保人,还应注明证明人或担保人信息并由此签字。
原告仅依据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提起民间借贷诉讼,被告抗辩已经偿还借款的,被告应当对其主张提供证据证明。被告提供相应证据证明其主张后,原告仍应就借贷关系的存续承担举证责任。被告抗辩借贷行为尚未实际发生并能作出合理说明的,人民法院应当结合借贷金额、款项交付、当事人的经济能力、当地或者当事人之间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当事人财产变动情况以及证人证言等事实和因素,综合判断查证借贷事实是否发生。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二条出借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间借贷诉讼时,应当提供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以及其他能够证明借贷法律关系存在的证据。
当事人持有的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没有载明债权人,持有债权凭证的当事人提起民间借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被告对原告的债权人资格提出有事实依据的抗辩,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原告不具有债权人资格的,裁定驳回起诉。
引用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