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有人问我离婚分钱的事,特别是陪嫁存折和彩礼的问题。今天我就用大白话把这些法律规矩讲清楚,让大家心里有个数。
一、存折写妈妈名字,钱算谁的?
有个常见情况:女方结婚时,妈妈给了一张存折当陪嫁,但户头是妈妈的名字。离婚时男方说这钱是夫妻共同财产,女方说这是妈妈给自己的保障。这时候法律怎么判?
记住这个规矩:婚后别人送的钱财,如果户头是对方父母的名字,法律上默认是送给子女个人的,不算夫妻共同财产。除非男方能拿出证据,证明当初丈母娘明确说过这钱是给小两口的。
所以,口头说的话不算数,必须白纸黑字写清楚。要是想让陪嫁存折真正属于女儿,建议让亲妈去银行办个手续,把存折名字改成女儿的,或者写个书面协议说明这钱只给女儿一个人。
二、彩礼钱要不要退?
彩礼的问题更复杂,主要看这三条:
没领结婚证:不管办没办酒席,彩礼都要退;领了证但没一起生活:比如刚领证就分居,彩礼可能要退一部分;给彩礼导致男方家生活困难:比如借了钱给彩礼,现在吃饭都成问题,这种情况也要退。你们最关心的"领证一年"的情况,法院一般会这样处理:
如果这一年里夫妻俩正常过日子,彩礼基本不用退;如果共同生活时间很短(比如两三个月),可能退20%-30%;如果根本没一起生活,可能退50%-80%。另外,彩礼数额多少也很关键。如果当初要了十几二十万,男方家确实因此过得困难,法院可能会判退一部分。但如果彩礼就几万块,男方家条件又不错,那基本不用退。
三、怎么保护自己的婚前财产?
陪嫁东西留好凭证:金银首饰、家电家具的发票都收好,最好能拍照留存;
大额现金单独存:父母给的陪嫁钱,最好单独开个银行账户,别和婚后挣的钱混在一起;彩礼转账要备注:如果是银行转账给的彩礼,备注里写明"彩礼钱",比给现金更清楚;婚前财产公证:如果有房产、存款这些大额财产,最好在婚前做个公证,明确归属。四、离婚分钱要冷静
离婚分钱时,记住这三句话:
证据最重要:微信聊天记录、银行流水单、财产凭证,这些比什么都管用;差不多就行:能争取到大部分利益就收手,打官司既费钱又费时间;为孩子留点情:抚养费、探视权这些要提前商量好,别拿孩子当筹码。最后说句掏心窝的话:结婚是为了过日子,离婚是为了好好生活。真要走到那一步,找个明白人问问,别自己瞎琢磨。法律不保护那些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该争取的权益,早做准备才能不吃亏。
引用法条
《民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