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随意解除劳动合同的现象屡见不鲜,劳动者如何依法维权?本文结合《劳动合同法》梳理核心救济要点。
一、确认解雇合法性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9条,仅员工存在严重违纪、失职等情形时,企业可无补偿解除合同。若公司以“业务调整”“不胜任工作”为由辞退,需提前30日书面通知或支付代通知金(第40条),否则属违法解除。
二、经济补偿金计算标准
1.N倍月薪:每工作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第47条),北京2023年案例中,工作3年被违法辞退的销售员成功索赔4.5万元(月薪1.5万×3倍)。
2.双倍赔偿:若企业未提前30日通知,可主张额外1个月工资;违法解除时最高可获2N赔偿(第87条)。
三、关键证据收集指引
1.劳动关系证明:留存工资条、考勤记录、工作群聊天记录,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6条,企业拒不出示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可用银行流水佐证。
2.违法解雇证据:对口头辞退进行录音,要求公司出具书面解除通知。参照上海2022年判例,微信辞退记录经公证后可作为有效证据。
律师提醒:遭遇辞退时切勿签署空白文件,离职证明中若出现“个人原因离职”字样将直接影响索赔。月薪8000元且工作满2年的劳动者,违法解除赔偿金可达3.2万元(8000×2×2)。留存社保缴纳记录,可同步主张失业金损失。
引用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