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纠纷中财产分割争议占比高达76%,掌握关键法律规则能有效避免权益受损。本文结合《民法典》婚姻家庭编,梳理离婚财产处置的核心要点。
一、区分共同财产与个人财产
《民法典》第1062条明确,工资、投资收益、继承或受赠的共有财产(遗嘱或赠与合同未明确只归一方)均属夫妻共同财产。个人婚前财产(如婚前全款房产)、人身损害赔偿金等专属财产不受分割。实务中需注意:婚前购房婚后还贷部分及增值属于共同财产,分割时需补偿对方。
二、共同债务认定规则
2024年最高人民法院明确,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的债务需债权人举证用于共同生活或经营。例如,配偶私自借款100万元炒股,若无法证明资金用于家庭,该债务将被认定为个人债务。
三、转移财产防范与追索
隐匿、变卖共同财产的一方,离婚时可少分或不分财产(《民法典》第1092条)。实务中需警惕:房产“假过户”给亲属、虚构债务、大额取现等行为。建议提前申请财产保全,并通过银行流水、微信聊天记录锁定证据链。
律师特别提示:签订离婚协议时,务必明确车辆、股票账户等动产分割细则。若发现对方转移财产,应在发现之日起3年内提起诉讼(《民法典》第1092条)。
(法律依据:《民法典》第1062、1063、1064、1092条)
引用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