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熟人借款后拖延还款甚至失联的情况屡见不鲜,如何通过法律途径有效追讨?以下方法可供参考:
第一,固定借贷关系证据
根据《民法典》第667条,借款合同需明确双方权利义务。若未签订书面借条,可通过微信聊天记录、转账备注(注明“借款”)、通话录音等补充证明借贷合意。需特别注意,2020年起,仅有转账记录而无借款合意证据的,可能被认定为赠与或投资款。
第二,发送书面催款通知
依据《民法典》第675条,借款人可随时要求还款,但需给予合理期限。建议通过EMS邮寄《催款函》并留存签收记录(注明文件内容),或通过公证处发送电子催告,以此中断3年诉讼时效(《民法典》第188条)。
第三,申请支付令或起诉
若催款无果,可向债务人户籍地法院申请支付令(《民事诉讼法》第221-224条),15日内无异议可直接强制执行。若债务复杂或对方提出异议,可直接起诉,胜诉后可申请查封其微信、支付宝账户。2023年浙江某案例中,债权人凭微信借款记录获法院全额支持。
需注意,约定利息不得超过合同成立时LPR的4倍(《民法典》第680条)。若债务超过3年且无催款证据,可能丧失胜诉权。本团队处理过500余起债务纠纷,可协助调取对方财产线索、制定执行方案。如遇债务拖欠,建议尽早启动法律程序。
引用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