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商品以次充好、虚假宣传等问题频发,消费者常因退货流程复杂放弃维权。掌握以下法律规则,可快速锁定商家违法事实,主张退货款并获得惩罚性赔偿。
一、假货必退,三倍赔偿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商家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构成欺诈,消费者可主张退一赔三。2024年南京陈某网购名牌包经鉴定为假货,凭平台交易记录及鉴定报告起诉,法院判决商家退还货款并赔偿三倍金额4.5万元。
二、举证责任平台承担
消费者仅需提供商品存在质量问题的初步证据,电商平台需自证已尽审核义务。杭州李某购买手机发现翻新痕迹,平台未能提供进货渠道证明,法院依据《电子商务法》第三十八条判决平台连带赔偿(《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七条)。
三、刑事追责源头
发现商家伪造授权书或批量售假,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广州某网店销售假冒化妆品涉案金额超50万元,消费者集体举报后,警方以涉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罪立案侦查(《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
维权步骤
签收时拍摄开箱视频并保留商品标签;
通过平台“一键举报”功能固定虚假宣传页面;
向市场监管局提交假货鉴定报告(《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九条)。
引用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