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员工工龄应该如何计算

#综合咨询

922浏览

2025-04-08 13:31:44

刘达

刘达 律师

北京市京师(深圳)律师事务所

  工龄是指员工在一家企业或组织中工作的时间。工龄认定是指在企业或组织中认定员工的工作时间,是员工获得各种福利和待遇的依据。

  网友咨询:

  员工工龄应该如何计算?

  律师解答:

  工龄计算是指职工以工资收入为生活资料的全部或主要来源的工作时间的计算。工龄的计算方式主要包括:

  1、连续计算法,这是工龄计算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具体计算时间是从用人单位用工之日起算至离职之日这段时间。例如,某职工从甲单位调到乙单位工作,其在甲、乙两个单位的工作时间应不间断地计算为连续工龄。

  2、合并计算法,是指职工的工作经历中,一般非本人主观原因间断了一段时间,把这段间断的时间扣除,间断前后两段工作时间合并计算。例如,如果一个职工在某公司工作了3年后,因公司调整离职了1年,然后又回到该公司继续工作了2年,那么他的工龄应该是3年+2年=5年,中断的1年不计入工龄。

  3、工龄折算法,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从事特殊工种的工人。由于特殊工种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较为特殊,因此其工龄可以进行折算。

  律师补充:

  工龄认定必须拥有合法的劳动合同。在我国,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约定劳动关系的法律文件。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工龄认定员工必须实际工作。如果员工没有实际工作时间,那么员工的工作时间将不被认定为工龄。员工的工龄认定与用人单位为员工缴纳的社会保险有关。如果用人单位没有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或者缴纳的社会保险不合法,那么员工的工作时间将不被认定为工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引用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复杂性,细节可能影响结果。建议及时,获取专业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