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工作原因受伤
符合“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工作原因”三要素的事故伤害,可认定为工伤。
2.工作时间前后从事预备性或收尾性工作受伤
例如,保洁员提前到岗打扫时摔伤,或工人下班后清洗机床时被部件砸伤,均属于工伤。
3.因履行工作职责遭受暴力等意外伤害
例如,保安在检查来客时因履行职责遭受暴力伤害,属于工伤(需要区分个人恩怨与工作原因)。
4.患职业病
职业病需要符合《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国卫疾控发〔2013〕48号)规定的10类132种疾病。患有职业病的人员可自行对照此目录即可享受工伤待遇。
5.因工外出期间因工作原因受伤或下落不明
关键在于“因工外出”需要受单位指派,且受伤或下落不明与工作原因相关。如果员工在因工外出期间从事与工作或者受用人单位指派外出学习、开会无关的个人活动受到伤害,则不属于工伤。
6.上下班途中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伤害
上下班途中:需要满足合理时间、合理路线,如往返于工作地与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单位宿舍,甚至往返于配偶、父母、子女居住地等(且以上下班为目的,包含上下班途中日常工作生活所需要活动,如买菜、吃饭等)。
非本人主要责任:通常情况下,需要凭交警责任认定书或法院裁决来证明。
交通事故:仅限交通事故或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
学完上述内容,请大家思考几个小案例:
下班买菜被狗咬伤:不属于工伤(非交通事故)。
被行人冲撞:不属于工伤(非交通事故)。
被机动车或非机动车撞伤:需要根据责任划分判断是否为工伤。
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这只是一个兜底条款,只适用于极特殊情况。
引用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