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同居财产划分与房产归属的法律实务指引

#婚姻家事

864浏览

2025-03-19 10:30:39

侯法政

侯法政 律师

上海市建纬济南律师事务所

  同居关系中的财产纠纷因缺乏婚姻关系保护而复杂化,司法实践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物权编、合同编为核心依据,结合出资、约定等要素认定权属。本文结合典型案例解析同居财产划分规则。

  一、法律适用基础

  ​一般共有原则

  同居期间财产归属不适用夫妻共同财产制,原则上按出资比例分割(《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零八条)。例如,双方共同出资购房但未约定份额的,法院可能根据转账记录认定按份共有。

  ​特别约定优先

  同居期间签订财产协议的,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四条认定效力。广州某案中,双方书面约定按6:4比例共有房产,法院据此判决分割。

  二、房产归属的司法认定规则

  ​单方出资+单方登记

  若房产由一方全额出资且登记在其名下,通常认定为个人财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零九条)。但另一方举证参与还贷或装修投入的,可主张折价补偿(《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二十二条类推适用)。

  ​共同出资+单方登记

  根据出资来源判定共有份额。上海某案中,男方出资60%、女方出资40%购房但登记于男方名下,法院判决女方享有40%产权份额。

  ​贷款购房的权属分割

  同居期间共同偿还房贷的,已还贷部分及增值收益可主张分割。例如,杭州某案中,女方证明每月转账还贷,法院判决其获得对应增值部分的50%。

  三、特殊情形处理

  ​以结婚为目的购房

  若购房时明确以结婚为目的(如订婚期间购房),分手时可参照彩礼规则处理。北京某案中,法院依据聊天记录认定房产属“附条件赠予”,判决返还男方70%出资。

  ​家务贡献补偿

  长期同居中承担较多家务一方,可依据公平原则主张适当补偿(《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条)。2022年江苏某案中,女方因照顾男方父母十年,获判房产增值部分15%补偿。

  四、风险防范建议

  ​同居前

  签订书面财产协议,明确购房出资比例、贷款承担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五条);

  ​购房时

  保留转账凭证、聊天记录等出资证据,避免现金交易;

  ​纠纷时

  及时申请财产保全,防止对方转移资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三条)。

  同居财产划分需平衡法律逻辑与实质公平。建议当事人增强证据意识,必要时通过公证、律师见证固定权利义务,避免情感关系破裂后的法律困局。

引用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复杂性,细节可能影响结果。建议及时,获取专业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