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新就业形态劳动关系确认的法律难点与路径

#劳资纠纷

1010浏览

2025-03-19 10:30:24

侯法政

侯法政 律师

上海市建纬济南律师事务所

  平台经济催生的网约车司机、外卖骑手等新就业形态,因用工关系模糊频繁引发争议。如何界定劳动关系直接影响劳动者权益保障,本文结合《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21〕56号)等文件,解析司法认定规则。

  一、劳动关系确认的法律难点

  ​从属性标准弱化

  传统劳动关系强调“人格从属性”“经济从属性”“组织从属性”(《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第一条),但新业态中劳动者可自主决定工作时间、拒单,平台常以“合作协议”规避用工责任。

  ​算法隐蔽控制

  平台通过算法派单、评分奖惩实施实际管理,却未签订书面合同。

  二、劳动关系认定的核心标准

  ​符合传统劳动关系特征

  若劳动者受考勤、绩效考核等制度约束,平台按月发放固定报酬,则直接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认定劳动关系(参见北京某外卖平台骑手确认劳动关系案)。

  ​不完全符合劳动关系情形

  对未签订劳动合同但接受管理的劳动者,可依据《关于落实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的通知》纳入权益保障范围,平台需承担工伤保险(江苏等地已试点)。

  ​民事承揽关系排除

  若劳动者自备工具、自主承担风险(如代驾司机使用私家车),通常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承揽合同处理,但平台不得以“民事合作”之名免除安全保障义务。

  三、合规与维权建议

  ​平台合规要点

  明确协议性质,区分劳动关系与民事合作;

  为不完全符合劳动关系者购买职业伤害保险;

  避免通过算法实施隐形考勤(如强制每日接单时长)。

  ​劳动者举证策略

  保留平台规则截图(如接单处罚条款)、收入明细;

  申请调取平台后台数据证明劳动过程受控;

  集体争议中优先通过工会或集体协商主张权益。

  四、法律救济路径

  劳动者可提起确认劳动关系之诉,或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第二条主张劳务报酬。若平台逃避责任,劳动监察部门有权依《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查处。

  新就业形态劳动关系认定需平衡权益保障与产业创新。建议平台优化用工模型,劳动者提升证据意识,司法机关则需细化裁判规则,推动业态健康发展。

引用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复杂性,细节可能影响结果。建议及时,获取专业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