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劳动仲裁申请阶段
(一)劳动者立案需要准备哪些材料?
1.仲裁申请书:需准确填写申请人及被申请人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单位名称、身份证号/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地址、联系方式等。明确仲裁请求,如经济补偿金、工资差额等具体金额,并简要阐述事实与理由,即争议经过。证据清单要详细罗列所附证据材料。
2.格式要求:仲裁申请书手写或打印均可,但必须由申请人签名并按手印。提交份数为“被申请人数量+1”,具体还需参照当地仲裁委要求。
3.身份证明:劳动者需提交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正反面复印),原件经核对后退回。若有委托代理人,需额外提供授权委托书、代理人身份证明,若代理人为律师,还需附上律师执业证复印件。
4.被申请人资质信息:一般为用人单位工商登记信息,可通过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下载打印。
(二)劳动者需要准备哪些证据材料?
1.证明劳动关系的相关证据:如劳动合同、工资银行流水(近12个月)、社保缴费记录、工作证/工牌、考勤表、入职通知书等。若无书面合同,可用工作群聊天记录、工资发放记录、同事证言等补充证明。
2.证明争议事实的主要证据:工资争议需准备工资条、降薪通知、拖欠工资聊天记录等;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争议需提供辞退通知书、录音/录像(需刻录光盘并附文字说明)等;加班费争议需提供能够证明存在加班的证据,例如考勤表、加班审批单、工作日志等;工伤争议需提供工伤认定书等。
3.其他证据要求:电子证据(如微信聊天记录)需打印并标注来源;录音/录像需保留原始载体。证据复印件需标注“与原件一致”并签名。
4.原件备查核验:开庭时,必须携带所有证据材料原件,庭审时会对证据的真实性进行现场核验。
(三)劳动仲裁管辖与时效
1.管辖机构:一般而言可优先向劳动合同履行地(实际工作地)仲裁委提交申请,其次可选择用人单位注册地仲裁委。毕竟万一单位注册地和你实际工作的地方是两个城市的话,你往返异地会很麻烦。
2.时效规则:一般劳动争议,需自知道权益受损之日起1年内申请仲裁;拖欠劳动报酬争议,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无时效限制,但劳动关系终止后,需在1年内提出。需要特殊说明一下,如果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出具了工资欠条,且双方没有其他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这种情况下诉适用《民法典》3年诉讼时效,从劳动者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四)提交与补正
现场递交材料后,仲裁委当场出具收件回执。若材料不全,仲裁委将在5日内一次性告知补正内容,补正后受理时间重新计算。
二、劳动仲裁受理与答辩
1.仲裁委决定:仲裁委在收到申请后5日内作出受理决定,出具《受理通知书》或《不予受理决定书》。若不予受理,劳动者可持《不予受理决定书》直接向法院起诉。
2.被申请人答辩:劳动仲裁庭受理申请后5日内将申请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被申请人需在10日内提交答辩书,未提交一般不影响仲裁程序进行。
引用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