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纠纷的诉讼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阶段:###起诉前准备-**确定诉讼主体**:明确原告和被告的身份信息,原告需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被告需有明确的姓名、性别、住址、联系方式等信息。-**收集证据**:准备能证明借贷关系存在的证据,如借款合同、借条、欠条、还款承诺书等债权凭证;资金交付的证据,如银行转账记录、微信或支付宝转账电子凭证;若有催款情况或被告还款情况,还需提供短信、微信聊天记录、通话录音等。-**确定管辖法院**:一般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的法院管辖。若借款合同中有约定管辖法院,按约定执行。如果是以货币的形式交付借款,接收货币一方所在地(即原告住所地)为合同履行地。###立案阶段-**撰写起诉状**:需写明原被告的基本信息、诉讼请求,如要求被告偿还本金、利息及承担诉讼费等,还要详细阐述事实与理由,包括借款的原因、时间、交付方式、还款情况、催款情况等。-**提交材料**:携带起诉状、证据材料、身份证复印件等去法院立案窗口提交。按照对方当事人数量提供相应的副本。-**缴纳诉讼费**:法院立案庭审核通过后,会出具受理通知书和缴费通知书,原告需按规定缴纳诉讼费,诉讼费一般由败诉方承担,但要先由原告预交。###审理阶段-**庭前调解**:法院可能会组织双方进行调解,若能达成一致,法院会出具调解书,与判决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送达程序**:法院会通知被告领取诉状及证据材料副本、开庭传票等,若被告无法直接领取,法院会采取邮寄送达等方式,若穷尽送达地址后仍旧无法送达的,则采取公告送达。-**开庭审理**-**庭前准备**:当事人需携带身份证件及相关诉讼材料原件,按照传票载明的时间和地点准时参加庭审。-**核对当事人及告知权利义务**:审判员核对当事人身份,宣布案由,宣布审判人员、书记员名单,告知当事人有关的诉讼权利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提出回避申请等。-**法庭调查**:通过当事人的陈述、证据的展示等还原案件法律事实,法官会针对案件事实部分分别向原告、被告进行询问。-**法庭辩论**:在厘清案件法律事实的基础上,由当事人在法官的指引下,针对各争议焦点进行发言或答辩,表达各方观点,辩论终结时,审判长会按照原告、被告等的先后顺序征询各方最后意见。###判决阶段法院会根据双方提交的证据、庭审情况等,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作出判决。如果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法院会支持原告的合理诉讼请求;如果证据不足等,可能会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一般情况下,简易程序的案件应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的案件应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执行阶段如果一方不履行判决义务,另一方可以在判决书规定的履行期届满后,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申请时需提交强制执行申请书、生效的裁判文书、裁判文书生效证明等材料。法院会查控被执行人的财产,如冻结银行账户、查封房产车辆等,并进行拍卖变卖来偿还债务。如果当事人对一审判决或裁定不服,应在法定时限内向原审人民法院或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引用法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