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司法救助金数额如何确定

#综合咨询

948浏览

2024-07-24 10:59:55

郑宗煜

郑宗煜 律师

北京市京师(深圳)律师事务所

  国家司法救助,是国家为帮助遭受犯罪侵害或民事侵权,通过诉讼无法及时获得有效赔偿的当事人或其近亲属解决生活急迫困难而给予的辅助性救济措施。

  网友咨询:

  司法救助金数额如何确定?

  律师解答:

  人民法院在审判、执行工作中,对权利受到侵害无法获得有效赔偿的当事人,符合规定情形的,可以采取一次性辅助救济措施,以解决其生活面临的急迫困难。国家司法救助以支付救助金为主要方式,并与思想疏导相结合,与法律援助、诉讼救济相配套,与其他社会救助相衔接。

  救助金具体数额,应当综合以下因素确定:

  (一)救助申请人实际遭受的损失;

  (二)救助申请人本人有无过错以及过错程度;

  (三)救助申请人及其家庭的经济状况;

  (四)救助申请人维持其住所地基本生活水平所必需的最低支出;

  (五)赔偿义务人实际赔偿情况。

  律师补充:

  决定救助的,司法救助委员会办公室应当在七个工作日以内按照相关财务规定办理请款手续,并在救助金到位后两个工作日以内通知救助申请人办理领款手续。

  发放救助金时,人民法院应当指派两名以上经办人,其中至少包括一名司法救助委员会办公室人员。经办人应当向救助申请人释明救助金的性质、准予救助的理由、骗取救助金的法律后果,指引其填写国家司法救助金发放表并签字确认。人民法院认为有必要时,可以邀请救助申请人户籍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的村(居)民委员会或者所在单位的工作人员到场见证救助金发放过程。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和规范人民法院国家司法救助工作的意见》

  第一条 人民法院在审判、执行工作中,对权利受到侵害无法获得有效赔偿的当事人,符合本意见规定情形的,可以采取一次性辅助救济措施,以解决其生活面临的急迫困难。

  第二条 国家司法救助工作应当遵循公正、公开、及时原则,严格把握救助标准和条件。

  对同一案件的同一救助申请人只进行一次性国家司法救助。对于能够通过诉讼获得赔偿、补偿的,一般应当通过诉讼途径解决。

  人民法院对符合救助条件的救助申请人,无论其户籍所在地是否属于受案人民法院辖区范围,均由案件管辖法院负责救助。在管辖地有重大影响且救助金额较大的国家司法救助案件,上下级人民法院可以进行联动救助。

引用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复杂性,细节可能影响结果。建议及时,获取专业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