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达到退休年龄被解除劳动合同,还能获得赔偿吗?

#劳资纠纷

855浏览

2024-05-15 11:34:30

何火日

何火日 律师

广东诚挚(广州)律师事务所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关于退休年龄与劳动关系终止的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不少劳动者关心,一旦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即使合同尚未到期,单位能否直接终止合同?若遭遇这种情况,是否有权要求赔偿?本文将为您解析这一涉及众多劳动者切身利益的法律问题。

  法定退休年龄的界定

  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合同终止。这意味着,一旦劳动者年满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不论劳动合同是否到期,都将自然终止,无需用人单位提前通知或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达到退休年龄被“辞退”的理解误区

  很多人将“达到退休年龄劳动合同终止”误认为是被“辞退”,实际上这是劳动合同基于法律规定而自然结束,不同于因员工过错或公司原因解除合同的情形。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讲,这不是辞退,也就不存在基于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问题。

  特殊情形下的权益保护

  尽管如此,若存在以下特殊情况,劳动者仍有权主张自己的权益:

  未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如果劳动者达到退休年龄但因种种原因未能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且继续在原单位工作,此时若被解除劳动关系,可依据《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视具体情况主张经济补偿或赔偿。

  未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若劳动者在达到退休年龄之前已在同一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单位未依法与其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以此为由终止合同,劳动者有权要求赔偿。

  加班费、奖金等未结清款项:即便合同因达到退休年龄而终止,劳动者仍有权要求单位结算在职期间的加班费、奖金、提成等应得收入。

  维护权益的正确途径

  面对此类问题,劳动者应当首先明确自身情况是否符合上述特殊情形。如有争议,可以通过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或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乃至提起劳动仲裁乃至诉讼,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建议保存好工作证明、工资条、加班记录等相关证据,以便维权使用。

  达到退休年龄后的劳动关系终止,更多是一种法定程序而非企业单方面的辞退行为。然而,劳动者在特定情况下依然享有相应的权益保护。了解法律法规,合理主张权利,是每位劳动者应掌握的基本技能。在面临此类问题时,寻求专业法律咨询,采取合法途径解决问题,是保障自身利益的关键。

引用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复杂性,细节可能影响结果。建议及时,获取专业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