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犯罪构成需满足四大要件:主体、主观、客体和客观。违法行为分为一般和严重,仅严重违法即犯罪才受刑事处罚。犯罪具有三大特征: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惩罚性。
一、怎么认定是否构成犯罪
1.判断是否构成犯罪,关键在于评估特定的违法行为是否满足特定罪名的构成要件。
2.任何犯罪的成立,都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构成要件: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体和犯罪客观方面。
(1)行为人应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这是主体方面的要求。
(2)主观方面,行为人必须存在故意或过失,这包括明知故犯和疏忽大意两种情况。
(3)从客观方面看,行为人必须实施了刑事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4)客体方面,行为人的行为必须侵犯了刑事法律所保护的社会法律关系。
只有当这些条件都满足时,才能认定犯罪行为成立。
二、区别犯罪与违法行为
1.犯罪是刑事违法行为的一种,但并非所有违法行为都是犯罪。
2.违法行为可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即犯罪行为)。
3.一般违法行为虽然具有社会危害性,但危害性较小,且侵犯的是民事和行政法律规范,应受民事或行政制裁。
4.犯罪行为则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直接侵犯了《刑法》的规定,应受刑事处罚。
因此,在判断一个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时,需要明确区分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避免混淆。
怎么认定是否构成犯罪
三、犯罪的三大基本特征
犯罪的三大基本特征包括: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惩罚性。
1.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指犯罪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造成严重损害的特性。这是犯罪最本质最基本的特征,体现了犯罪对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危害。
2.刑事违法性是指犯罪行为违反了《刑法》的规定,是刑事违法行为。这是犯罪与一般违法行为的区别所在。
3.应受刑罚惩罚性是指犯罪行为应受到刑罚处罚的法律后果。
这是犯罪与其他违法行为在法律责任上的区别。这三个基本特征是紧密相连的,共同构成了犯罪的完整定义。
引用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