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劳动关系如何认定

#劳资纠纷

872浏览

2024-04-23 17:48:16

曹磊

曹磊 律师

北京市蓝鹏(济南)律师事务所

  确认劳动关系通常需要考虑多个因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七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这意味着一旦劳动者开始为用人单位工作,双方之间就建立了劳动关系。同时,该法第十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这是确认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依据。

  法规

  在实际操作中,确认劳动关系还可以参考以下因素:劳动者是否接受用人单位的管理、指挥与监督;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否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用人单位是否向劳动者提供基本劳动条件以及向劳动者支付报酬等。

  员工和单位之间存在着很多的不稳定因素,为了避免发生一些劳动纠纷或者是发生劳动纠纷时可以更好的解决,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要建立劳动关系来确定双方可以享受的权利和应该遵守的义务,所以劳动关系是非常重要,不过怎样才能确定劳动关系呢?确定劳动关系的方式有两种,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来建立。

  一、劳动关系的确定

  1、通过签订劳动合同确定劳动关系建立。

  2、事实劳动关系可参阅《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二、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

  (1)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2)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3)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4)考勤记录;

  (5)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二、劳动关系的解除

  1、用工双方合意解除劳动关系。

  在劳动合同约定的期满前,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解除劳动关系,未履行的劳动合同权利义务则不再履行。按照《劳动法》第24条规定:“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劳动合同可以解除”。协议解除劳动合同的,没有必要分清是谁的责任导致。

  2、过失性辞退和非过失辞退导致劳动关系的解除。

  过失性辞退即劳动者的行为违反《劳动法》和行政法规的规定,由用人单位予以辞退而解除劳动合同,劳动关系消灭。即《劳动法》第25条规定的情形;非过失性辞退是指非因职工原因由用人单位辞退职工而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法》第26条规定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情形,但是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即非过失性辞退情况):(一)劳动者患病或者因工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时,致使原合同无法履行时,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

  3、经济性裁员和企业富余职工辞职导致劳动关系解除。

  用人单位濒临破产或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必须裁减人员的,被裁员人员即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劳动法》第27条对此类劳动合同的解除作了明确规定。企业富余人员辞职按国务院有关规定是允许的,同样也导致劳动关系的解除。

  4、劳动者主动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导致劳动关系的解除。

  《劳动法》第32条规定了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3种情况:(一)在试用期内;(二)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三)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的。

  5、劳动合同终止导致劳动关系的自然解除。

  《劳动法》第23条规定了劳动合同的终止,即“劳动合同期满或者当事人约定的劳动合同终止条件出现,劳动合同即行终止。”

  劳动问题是一件大问题,建立劳动关系可以稳定劳务市场,而怎样才能确定劳动关系?劳动关系可以通过劳动合同的形式建立,或者是通过事实关系建立,例如工资记录、工作证或卡以及其他的证据等等,同时建立的劳动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的时候双方也可以解除劳动关系,无论是建立劳动关系还是解除都是不能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