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在某公司面试时,HR承诺其月薪为8000元并享有年终奖及其他福利。然而,在正式签订劳动合同时,合同上的月薪却变成了6000元,且对于之前提及的年终奖及部分福利只字未提。小王对此感到困惑和不满,决定寻求法律途径解决。
在中国《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中,用人单位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劳动者在签订劳动合同时,所享有的待遇应当与面试时所承诺的一致,否则用人单位涉嫌违约或欺诈。
针对上述情况,小王可采取以下步骤来维护自身权益:
1. 沟通确认:首先,小王应当与人力资源部门或直接上级进行深入沟通,询问待遇变更的原因,并要求出示相关的薪酬政策或制度文件作为依据。
2. 保留证据:小王需要尽可能收集和保存关于面试时待遇承诺的相关证据,如邮件记录、短信记录、录音录像资料等。
3. 拒签或修改合同:如果公司坚持不按照原先承诺的待遇签订合同,小王有权拒绝签署这份劳动合同,并再次表达自己的合理诉求。
4. 申请劳动仲裁:若公司仍不予纠正,小王可以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主张按面试时的承诺签订劳动合同。
5. 提起诉讼:若对仲裁裁决不服,还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令公司履行面试时的待遇承诺。
总之,劳动者在遭遇劳动合同待遇与面试承诺不符的情况时,务必保持冷静,积极运用法律武器,确保自身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同时,企业在招聘过程中也应当遵守诚实信用原则,避免引发不必要的劳资纠纷。
引用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