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劳动关系认定标准

#劳资纠纷

972浏览

2024-01-24 14:50:26

刘红

刘红 律师

湖南妙手律师事务所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一种社会经济关系,其核心是劳动者提供劳动,用人单位支付报酬。在我国,劳动关系的认定主要依据以下标准:

  主体资格:首先,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用人单位应当是合法成立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劳动者则通常是指年满16周岁,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员。

  管理与被管理关系:其次,劳动者必须受到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这意味着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组织架构中有一个明确的位置,接受用人单位的考勤、调度、考核等管理。

  劳动报酬:劳动者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应得到相应的劳动报酬。报酬的形式可以是工资、奖金、提成等。

  劳动条件:用人单位需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劳动条件,如工作场所、设备、工具等。

  劳动内容的归属: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必须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即劳动内容应与用人单位的经营范围相符合。

  此外,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即使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只要同时具备上述情形,劳动关系依然成立。在无书面合同的情况下,认定劳动关系时可参照工资支付凭证、工作证、招工招聘登记表、考勤记录等凭证。

  在实践中,这些标准有助于明确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是用人单位合法合规经营的必要条件。劳动关系的确立不仅关系到双方的切身利益,也是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基础。

引用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复杂性,细节可能影响结果。建议及时,获取专业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