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劳动关系申请仲裁需要做好充分准备,以下是一些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明确仲裁诉求确定您希望通过仲裁解决的问题,例如:
要求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如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合同);
追讨拖欠的工资、加班费;
确认劳动关系解除并要求公司办理离职手续等。明确诉求有助于针对性准备证据和撰写仲裁申请书。
收集证据证据是仲裁胜诉的关键,需准备以下几类:
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劳动合同、工资流水、社保缴费记录、工作证、考勤记录、工作邮件、工作群聊天记录等。
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据:若公司辞退,需保留辞退通知、微信或短信记录、录音等;若主动离职,需提供离职申请或被迫离职通知书(需注明离职原因)。
与诉求相关的证据:如主张加班费,需提供加班记录、工作安排的聊天记录等;若涉及未休年假,需提供年假记录或公司相关规定。
准备仲裁材料
仲裁申请书:需写明申请人(您)和被申请人(公司)的基本信息、仲裁请求、事实和理由。
证据清单:将收集的证据按顺序编号,注明证据名称、证明内容和证据类型。
公司信息:包括公司全称、注册地址、法定代表人等,可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并打印。
身份证明:提供本人身份证复印件。
选择仲裁机构一般向公司注册地或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可通过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网查询具体地址和联系方式。
提交申请可通过线上平台(如“掌上12333”APP或当地仲裁委官网)或线下窗口提交仲裁申请。提交时需携带证据原件及复印件,按要求填写送达地址确认书。
参与仲裁程序
调解:仲裁前通常会进行调解,若双方达成一致,可签订调解协议;若调解不成,则进入开庭审理。
开庭:按时参加庭审,携带所有证据原件。庭审中需如实陈述事实,清晰表达诉求和理由。
裁决:仲裁委一般在受理后45日内作出裁决,复杂案件可延长15日。裁决书送达后,若对结果不满意,可在规定期限内向法院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