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的起点是双向奔赴的美好,终点却可能面临财产分割与抚养权归属的博弈。理清婚姻相关法律规则,才能在聚散之间守住合法权益,减少纠纷伤害。
一、财产分割:分清“共同”与“个人”是关键
根据《民法典》及2025年起施行的婚姻家庭编司法解释,夫妻财产分割有明确边界。夫妻共同财产包括婚后工资、奖金、投资收益、住房公积金、养老金等,离婚时需按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的原则分割。需注意,婚内一方用共同财产高额打赏主播,属“挥霍”行为,另一方可要求其少分财产。
个人财产则受法律严格保护,包括婚前财产、人身损害赔偿款、父母明确赠与一方的财产等,不会因结婚转化为共同财产。若父母出资购房,赠与合同明确只归子女一方的,离婚时另一方无权分割;未明确约定的,法院会结合出资比例、共同生活情况等综合判定。
此外,婚姻存续期间若一方隐藏、转移共同财产,或拒不支付家人重大疾病医疗费,另一方可起诉提前分割财产。建议夫妻对财产归属进行书面约定,避免日后争议。
二、抚养权归属:“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是核心原则
离婚时,子女抚养权并非“谁想要就给谁”。不满两周岁的子女,原则上由母亲直接抚养;已满两周岁的,法院会综合双方经济条件、陪伴能力、生活环境等判断,优先保障子女权益。
需警惕抢夺、藏匿未成年子女的行为,另一方可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维护监护权。抚养费方面,离婚协议中“不负担抚养费”的约定虽有约束力,但子女因教育、医疗等需求增加开支,或直接抚养方经济恶化时,可起诉要求变更抚养费标准。
三、避坑提醒:这些法律细节要牢记
1.房产加名不代表必然分割,若婚姻存续时间短、无重大过错,出资方仍可能拿回房屋所有权;
2.出轨、家暴等过错方,在财产分割时可能少分,还需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3.离婚协议需谨慎签署,债权人可能因债权受影响,申请撤销不合理的财产分割条款。
婚姻的圆满与否,法律都为权益划定了底线。无论是牵手同行还是和平分手,了解这些规则,才能在情感之外守护好自身与子女的合法权益。若遇复杂纠纷,建议及时咨询专业律师,避免因不懂法而蒙受损失。
引用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