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家庭关系的维系离不开法律的边界与保障,2025年2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二)》,针对房产分割、子女抚养、财产处置等高频纠纷作出了明确规定,直接影响万千家庭的权益分配。本文结合新规要点,为您梳理婚姻家事领域的核心法律知识与实操指南。
一、房产分割:加名不等于分半,贡献度成关键依据
房产分割一直是离婚纠纷的焦点,新规打破了“房本加名即平分”的固有认知,确立了“以贡献度为核心”的分割原则,让财产分配更趋公平合理。
1.夫妻间房产赠与:加名后仍可撤销
婚前或婚内一方将个人房产加名至另一方名下,并非意味着必然获得一半产权。法院会综合考量婚姻存续时间、共同生活情况、是否孕育子女、离婚过错、对家庭贡献等因素判定补偿数额。例如,闪婚闪离且无子女、无重大贡献的,即便房本加名,也可能仅获得少量补偿而非产权分割。若受赠方存在欺诈、胁迫、家暴、不履行扶养义务等情形,赠与方有权请求撤销房产加名行为,追回房屋所有权。
2.父母出资购房:明确归属与补偿规则
婚后一方父母全额出资购房,若赠与合同明确约定只赠与子女一方,房产归出资方子女所有;若无明确约定,法院可判决房产归出资方子女,同时根据共同生活、子女抚养、贡献大小等因素确定是否补偿另一方。双方父母共同出资的,按出资比例为基础分割,未明确赠与一方的,视为对夫妻双方的赠与,但仍需结合家庭贡献度调整补偿数额,避免“出资方吃亏”的情况发生。
3.实操建议:提前规避风险
•房产加名时可签订附属协议,明确生效条件(如结婚满一定年限)或分割比例;
•保留出资凭证、赠与协议、家庭开支记录等,证明对房产的贡献;
•父母出资时,通过书面赠与合同明确赠与对象,避免后续争议。
二、子女抚养:抢夺藏匿子女将丧失抚养权优势
新规强化了对未成年子女权益的保护,在抚养权判定、监护职责履行等方面作出细化规定,明确“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核心原则。
1.抚养权判定:过错方优先排除
父母均要求抚养已满两周岁子女时,若一方存在实施家庭暴力、赌博吸毒恶习、重婚或与他人同居、抢夺藏匿子女等情形,法院将优先考虑由另一方直接抚养。尤其针对“抢孩子”行为,新规明确抢夺、藏匿未成年子女的,即便以对方有过错为由抗辩,若未提供有效证据且未通过合法途径维权,仍将承担不利后果,甚至可能被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或人格权侵害禁令。
2.分居期间的子女抚养:临时监护有依据
夫妻分居期间,一方或其近亲属抢夺、藏匿子女导致另一方无法履行监护职责的,受害方可请求法院暂时确定子女抚养事宜,明确直接抚养方有协助另一方行使监护权的义务,保障父母双方与子女的合法联系。
3.权益保护:明确父母法定责任
父母不得借抚养之名侵害子女权益,处分登记在未成年子女名下的房产等财产时,需遵循“最有利于子女”原则,若事后以损害子女利益为由主张处分无效,法院不予支持,避免父母随意反悔影响交易安全。
三、财产处置:网络打赏、出轨赠与可认定为“挥霍”或无效
针对婚内财产处置的新问题,新规明确了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恶意转移财产的认定标准,为受害方维权提供依据。
1.网络打赏:大额打赏属“挥霍”行为
夫妻一方未经另一方同意,用共同财产在网络直播平台大额打赏,超出家庭一般消费水平,严重损害共同财产利益的,可认定为“挥霍”。受害方有权在婚内请求分割共同财产,或在离婚时要求打赏方少分、不分财产,弥补财产损失。
2.出轨赠与:违背公序良俗可撤销
夫妻一方因重婚、与他人同居等违反忠实义务的行为,将共同财产赠与第三者,受害方主张该赠与行为无效的,法院予以支持,同时可要求返还财产,并在离婚分割财产时对过错方少分、不分。这一规定明确了对婚姻忠实义务的法律保障,遏制“出轨转移财产”的行为。
3.债权保护:离婚财产分割不得损害债权人利益
夫妻离婚时的财产分割条款若影响债权人债权实现,债权人可请求法院撤销相关条款,法院将结合财产分割整体情况、子女抚养费、离婚过错等因素综合判定,平衡夫妻内部财产分配与债权人外部权益保护。
四、婚姻家事纠纷处理:协商优先,依法维权
婚姻家事纠纷的解决需兼顾情感修复与权益保障,建议遵循“沟通-调解-诉讼”的梯度原则:
1.日常相处中,可通过签订婚前财产协议、婚内财产约定等方式,明确财产归属与权利义务,提前预防纠纷;
2.出现矛盾时,优先通过家庭内部沟通、第三方调解化解争议,减少对家庭成员尤其是子女的伤害;
3.协商无果时,及时寻求专业律师帮助,固定证据(如出资凭证、过错证据、子女抚养相关记录等),通过诉讼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避免因证据不足或程序不当导致权益受损。
引用法条
婚姻不仅是情感的结合,更是法律框架下的责任共同体。2025年婚姻家事新规的实施,既回应了司法实践中的新问题,也进一步明确了婚姻家庭中的权利义务边界。无论是未婚人群、婚姻存续期夫妻,还是面临离婚纠纷的当事人,都应主动了解相关法律规定,以法律为保障,守护家庭的和谐与自身的合法权益。若需具体案件的法律分析或文书拟定,可及时咨询专业婚姻家事律师获取针对性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