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民法典下的遗产继承:从认定到分割的6大法律关键

#遗产问题

885浏览

2025-10-11 15:24:02

李玉红

李玉红 律师

北京市京师(沈阳)律师事务所

  遗产继承不仅是财富的传递,更是家庭情感与法律规则的碰撞。从房产、存款等传统财产到网络账号等新型权益,从遗嘱订立到继承人资格认定,《民法典》继承编构建了全面的权利保障体系。结合司法实践中的典型案例,厘清以下6大核心要点,能有效避免继承纠纷,守护家族和谐。

  一、遗产认定:什么能继承,什么不能继承?

  遗产的界定是继承的前提,并非被继承人死亡时相关的所有财产都能纳入继承范围。根据《民法典》第1122条,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需满足两个核心条件:

  •合法性与个人专属:房产、存款、股权等传统合法财产自然属于遗产;而社交账号、游戏装备等虚拟财产,若能体现财产价值且属于个人合法持有,实践中也可作为遗产继承。但贪污所得、非法经营收益等非法财产,因不具备合法性,不能被继承。

  •时间节点明确:遗产必须是被继承人死亡前已存在的财产。抚恤金、死亡赔偿金虽与死亡直接相关,但属于死后向亲属发放的补偿,所有权归亲属所有,不属于遗产范畴。

  此外,若财产涉及夫妻或家庭共有,需先析出他人份额。例如夫妻共有的房产,应先将配偶享有的50%份额分出,剩余部分才属于被继承人的遗产。

  二、继承顺序:谁有资格优先继承?

  法定继承中,继承人的顺位决定了权利优先级,《民法典》第10条明确了“两个顺序”的划分:

  •第一顺序继承人:配偶、子女、父母。其中“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父母”涵盖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第二顺序继承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仅在无第一顺序继承人时,第二顺序继承人才有权继承。

  司法实践中,存在两类特殊情形:一是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可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二是被继承人的兄弟姐妹先于其死亡的,兄弟姐妹的子女可代位继承,这一规定扩大了财产在家族内的传承范围。如贾某去世无第一顺序继承人,其已故妹妹的女儿张某便通过代位继承获得了相应份额。

  三、继承方式:遗嘱、法定与遗赠扶养协议的优先级

  不同继承方式的效力存在明确顺位,《民法典》第1123条确立了“协议优先、遗嘱次之、法定兜底”的规则:

  1.遗赠扶养协议最优先:若被继承人生前与扶养人签订协议,约定由扶养人承担生养死葬义务、死后获得遗产,该协议效力高于遗嘱和法定继承。

  2.遗嘱继承优于法定继承:只要遗嘱合法有效,遗产就应按遗嘱内容分配,即使未涵盖所有法定继承人。例如老人可通过遗嘱将财产指定给某个子女,而非均等分配。

  3.法定继承作为补充:当没有遗赠扶养协议、遗嘱无效或未处分的遗产,才按法定继承顺序分配。

  需注意,立有数份遗嘱且内容冲突的,以最后的有效遗嘱为准,公证遗嘱不再具有绝对优先效力。

  四、遗嘱效力:这些“坑”会让遗嘱失效

  遗嘱需满足严格的形式和实质要件,稍有瑕疵便可能导致无效。司法实践中常见的失效情形包括:

  •形式不合法:代书遗嘱未由两个以上无利害关系见证人在场见证、未签名注明年月日;口头遗嘱在危急情况解除后未转为书面形式等,均会导致遗嘱无效。

  •主体不适格:无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所立遗嘱无效;继承人、受遗赠人及其利害关系人作为见证人,会导致遗嘱因见证瑕疵失效。

  •内容违法:未为缺乏劳动能力又无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份额,或遗嘱内容违反公序良俗(如剥夺未成年子女继承权),相关部分无效。

  •意思表示不真实:受胁迫、欺骗所立遗嘱,或伪造、篡改的遗嘱内容,均属无效。

  五、新增制度:遗产管理人如何化解继承难题

  《民法典》新增的遗产管理人制度,为复杂遗产的处理提供了解决方案。遗产管理人可由继承人共同推选、法院指定等方式产生,核心职责包括清理遗产、制作清单、处理债权债务、协调分割等。

  在王某与海外子女的继承纠纷案中,各方推选王某担任遗产管理人,其通过清理房产及征收补偿款、线上报告遗产情况等方式,最终促成各方达成分割协议,避免了跨境诉讼的繁琐。这一制度尤其适用于遗产种类多、继承人分散或存在债权债务的情形,能有效降低继承成本、减少纠纷。

  六、特殊情形:胎儿、扶养人及土地承包权的继承问题

  •胎儿的继承份额:遗产分割时需为胎儿保留必要份额,若胎儿出生时为死体,保留份额按法定继承处理。

  •非继承人的分得权:对依靠被继承人扶养的无劳动能力者,或对被继承人扶养较多的外人(如邻居、保姆),可分给适当遗产。村委会为独居老人办理丧葬后,继承人自愿将遗产捐赠村委会即属此类情形。

  •土地承包经营权不继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以户为单位取得,户主死亡后,户内其他家庭成员可继续承包,但经营权本身不属于遗产,不能继承。

引用法条

遗产继承不仅是法律程序的履行,更是家庭责任与亲情的体现。从明确遗产范围到选择合适的继承方式,从订立有效遗嘱到借助遗产管理人制度,每一步都离不开法律规则的指引。了解这些核心要点,既能确保被继承人的意愿得以实现,也能减少继承人之间的矛盾,让财富传递真正守护家庭和谐。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复杂性,细节可能影响结果。建议及时,获取专业解答。
Group 1321316468@2x.png
问题没解决?试试极速问律师吧
平台口碑律师,为您提供1对1专业解答
联系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