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帮一个客户审阅一份采购合同,对方提供的版本看似标准,实则暗藏杀机。一个不起眼的条款,差点让客户在发生质量问题时不赔反亏!老板看完我的修改意见直冒冷汗。
企业经营,说到底是一系列合同的总和。合同就是你最大的“防火墙”。今天,送上一份企业合同风险自查清单,赶紧收藏检查!
一、签约前“尽职调查”:对方是李逵还是李鬼?
查身份:签约前,一定要让对方提供营业执照,并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核实其真实性、是否存在经营异常、严重违法失信。
查实力:对于大额交易,可借助第三方工具查询对方的司法涉诉、知识产权等信息,评估其履约能力和信誉。
二、核心条款“避坑指南”:魔鬼在细节里!
标的物条款:产品规格、型号、技术标准写得越模糊,未来纠纷空间越大。必须明确、唯一、可衡量。
价款与付款条款:是“含税价”还是“不含税价”?发票类型(普票/专票)?付款节奏是否与对方履约进度挂钩?
交付与验收条款:验收期是关键!必须约定一个合理的期限(如收货后7-15天),过期未提异议视为验收合格。这是避免对方交付劣质产品后扯皮的利器。
违约责任条款:切忌只写“依法承担违约责任”,这等于没写。必须量化!
迟延履行:按日计算违约金(如合同总价的千分之一)。
根本违约:明确约定合同解除权,并可主张一定比例的违约金(但注意不超过法律规定的上限)。
争议解决条款:这是你的“主场优势”!
诉讼:约定在“我方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仲裁:约定由信誉良好的仲裁委员会仲裁。仲裁通常更高效、保密,但一裁终局。
三、容易被忽略的“要命”细节
签字盖章:对方是公司,应由其授权代表签字并加盖公司公章(或合同专用章)。个人签字或部门章可能无效。
附件管理:所有技术规格、图纸等附件,均需作为合同一部分,由双方签字盖章,并注明“与本合同同等法律效力”。
沟通留痕:合同履行过程中的所有沟通(微信、邮件)都要保存好,它们可能是未来的证据。
总结:
一份严谨的合同,是商业合作的说明书,也是风险隔离墙。不要等到对簿公堂时才后悔莫及。让专业律师为你把关核心合同,是成本最低的风险投资。
引用法条
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