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什么是保证期间?

#综合咨询

987浏览

2025-08-19 17:42:32

许议文

许议文 律师

上海九泽律师事务所

  一句话概括:保证期间就是“债权人可以找保证人(担保人)要钱的有效期限”。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你朋友小王找你借钱买房,但你没钱借给他。你认识一个大老板老李,老李说:“这样吧,我作保!小王要是还不上钱,你来找我,我还!”老李就是保证人(担保人)。你和小王约定,小王1年后(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还钱。那么问题来了:小王到期没还钱,你什么时候可以找老李要钱?是不是无限期都可以找老李?答案是否定的。法律给老李设了一个“保护期”,过了这个期限,老李就可以说:“对不起,过期了,我不担这个责任了。”这个“保护期”就是保证期间。

  法律依据:《民法典》第692条怎么说?保证期间是确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期间,不发生中止、中断和延长。债权人与保证人可以约定保证期间,但是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主债务履行期限或者与主债务履行期限同时届满的,视为没有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债权人与债务人对主债务履行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期间自债权人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宽限期届满之日起计算。用大白话来说:

  1、“有效期”性质:保证期间就是个“倒计时”。它一旦开始算,就不会暂停、不会重新计算、不会延长(不像诉讼时效可以中断)。时间一到,保证责任就“过期作废”。

  2、怎么定这个“有效期”?优先看合同:你(债权人)和老李(保证人)在担保合同里自己约定一个期限最有效。比如约定“小王到期后2年内,你都可以找我老李”。约定不能太坑:如果你们约定的时间早于小王该还钱的日子,或者正好是小王该还钱的日子(比如约定“保证期间到小王还款日为止”),这种约定无效!法律认为这等于没约定。没约定或约定不清怎么办?如果合同里根本没写保证期间,或者写得模模糊糊看不懂(比如只写“保证期间至债务清偿为止”,这不清不楚),法律就给你一个默认期限:小王该还钱的那天开始算,往后推6个月!

  3、特殊情况(主债务期限不明):如果你和小王借钱时,根本没约定小王什么时候还钱(或者约定得很模糊),那么保证期间就从你正式通知小王还钱,并且给了他一个合理的准备时间(宽限期)结束的那天开始计算,默认也是6个月。

  保证期间到底有多重要?

  1、对债权人(你):这是你找保证人(老李)要钱的最后机会窗口!你必须在这个期间内采取行动。

  2、如果是一般保证(老李有“先诉抗辩权”,意思是必须你先告小王并且执行不到钱才能找老李),你必须在保证期间内起诉或者申请仲裁。

  3、如果是连带责任保证(最常见,你可以直接找老李还钱,不用先找小王),你必须在保证期间内向老李明确提出还钱的要求(比如发书面催款函)。

  4、对保证人(老李):这是他的“免责金牌”。只要保证期间一过,你(债权人)没按上面的要求行动,老李就彻底解脱了,这笔债以后再也跟他没关系了。他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对不起,过期了,法律不保护你了,我不还了。”

  总结关键点:

  1、保证期间=“找担保人要钱的最后期限”。

  2、有约定按约定(但不能比欠债人还钱日还早)。

  3、没约定或约定不清?默认只有6个月(从欠债人该还钱那天开始算)。

  4、债权人必须在这个期限内行动!对一般保证人:去法院告欠债人(在保证期间内)对连带保证人:直接找保证人要钱(在保证期间内)

  5、时间一到,保证人“解放”!债权人再找保证人要钱,保证人可以拒绝。所以,无论是借钱给人找担保,还是自己给别人做担保,一定要看清楚保证期间是多久!债权人要抓紧时间行动,保证人则要留意这个“解放日”。来源:本文借助deepseek创作,仅供普法参考

引用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复杂性,细节可能影响结果。建议及时,获取专业解答。